正文

第一章:居然曾是犹太之友(7)

大逆转1919:希特勒反犹背后的欧洲史 作者:(德)拉尔夫·乔治·劳埃特


这些文字其实都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而非事实。因为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希特勒在一战时期就开始仇恨犹太人。他和慕尼黑的房东珀璞夫妇以及另外一个名叫恩斯特·赫普的见习法律工作者有着为数不多的信件和明信片往来。他写到前线的情况,认为自己马上就要到英国去了。对于前线部队的挺进,希特勒有些没有概念。他写道:“我希望我们能够去英格兰。部队驻扎弗朗德恩时希特勒写信叙述了他的经历,从战斗突击、排山倒海的炮弹到残酷的失利以及活着归来的愿望,信中反映的都是普通士兵阿道夫·希特勒的思虑。

唯一一次政治表达出现在一封长达九页的信的结尾,那是1915年2月5日的一封信,希特勒写道:“我经常思念慕尼黑。我们都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赶紧彻底结束这一切,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们中间幸运的人能够重回我们纯洁的家乡。为此我们几十万人每日都承受着痛苦和流血牺牲,与全世界的敌人战斗。我们不仅粉碎了德国的敌人,同时也粉碎了我们内心的国际主义。这比任何胜利都更有价值。”

希特勒说他希望“粉碎人们内心的国际主义”,这听起来很无助,或者说是无知。他在日后坚信“国际主义”是犹太人的标志,但是在此时他还没有想到那么多。而克肖认为可以将此看做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表达。市井小民希特勒不满“内心的国际主义”是因为德国各州之间不够团结。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其自传此处可信,因为有很多证据可以佐证),巴伐利亚很多人都指责普鲁士将他们卷入了战争当中,这是没有道理的,巴伐利亚也是德国的一分子。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191页。希特勒从部队寄回的信言辞简单,还伴有许多笔误。这些信反映了他从在奥匈帝国时就产生的简单想法:德意志民族是一家,应该拧成一股绳。

昔日战友也无法印证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开始仇恨犹太人了。他被战友们称为“画家”。他们回忆说,除了具有比较突出的民族主义情结之外,希特勒对政治并没有什么兴趣。而民族主义情绪在参加世界大战的士兵中是极其普遍的。他只是一个想在长官面前展现自己的小兵,希望得到认同,得到他人生中几乎没有经历过的认同。马克思·阿曼,时任巴伐利亚第二步兵团上士,后为弗兰茨—艾尔出版社社长(出版了《我的奋斗》)。在纽伦堡审判时他坚称,希特勒在一战时没有表达过政治立场。恩斯特·施密特是希特勒最亲密的战友之一。他说自己不记得希特勒曾经就“犹太人问题”发表过什么观点。另外一个战友说,有关犹太人问题,希特勒在一战时最多也就是说过几句拾人牙慧的话。而在一战后移民美国,后又被希特勒接回德国的伊格纳茨·韦斯滕基尔希纳则说,他从没有听出希特勒要做“恶事”的意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