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总部(2)

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 作者:孙丹年


还在中美合作所正式建立之前,梅乐斯已经开始了情报侦译和气象观测活动。从美国派来的第一批海军人员共7人,于1942年9月到达,他们都是各方面的专家,是来担任教官的。据梅乐斯说,其中有个20多年军龄的上尉韦勃,擅长无线电拦截,而且出身于海军医务兵团,可以兼任医生,梅乐斯在印度被刺的伤臂和伤腿便由他治疗痊愈。10月至11月,又陆续派来了梅乐斯所需要的“具有非常经验和能力”的人才。其中一名海军少校,名叫爱德·季菲莱,战前曾是大学里的哲学教授,又是一位懂得爆炸品、化学、机械等方面的工程师,还是一位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另一名雷·柯屈拉,是步枪专家和技术高超的摄影家,又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大气学家,还能讲七国语言。柯屈拉立即开始日常气象检查,并接手设立冲洗照片的暗房。

此后,派来受训的学员陆续到达,有“精选的中国人、一批非常愉快的暹罗(泰国)人,以及一批法国人和安南(越南)人”。美国教官马上开始了对所有这些学员的训练。学生们抗日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所以教学工作很顺利。受训的课程,从单兵作战、爆破、无线电,直到摄影、气象、医学,甚至还有联邦调查局的训练内容。

中美所正式建立后,总部机构设置有:一厅(人事),二厅(情报),三厅(作业),四厅(供应),五厅(通讯),六厅(无线电拦截),七厅(气象)。其中重要的是二、三、六、七厅,最重要的部门是二厅(情报)。其余的厅都围绕这几个厅运转,以保证成功。在梅乐斯笔下,这些部门被称为“厅”,而在中国人的笔下,例如,新政权建立后服刑的原中美合作所骨干分子们,写交代材料时则称之为“组”,分别为人事组、情报组、气象组,等等。

在各个部门中,中美合作所主任戴笠单独控制与军统有关的业务,副主任梅乐斯则单独控制纯粹属于美国海军的事务,例如,与美海军潜艇的联络。

所有情报不仅供应给美国海军,还供应美国陆军、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部、中缅印战区参谋部等急需要作战情报的地方。送出情报以后,还要另写报告存档,据梅乐斯于1944年秋天送出的一份长达5页的报告称,仅仅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9月,中美合作所给中缅印战区参谋部送去情报的报告就达388份。在这份5页的报告后面,梅乐斯附上一份长达23页的清单,包括每份情报的编号和内容摘录。

第三厅的业务为“作业”,主管全国各地开办训练班的工作及作战统计,训练成果从对日作战中体现。第三厅的厅长曾经是军统骨干、少将余乐醒(1945年余乐醒违犯军统纪律被关押于渣滓洞,后释放),副厅长曾经由李斯德·布鲁琪曼少校担任。布鲁琪曼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海战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作战中,他是英勇冲锋、第一批登陆的勇士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