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邦的哥哥带来了他的儿子德滋,想将儿子留在北京耀邦家里读书。可耀邦明确表示了拒绝:“我哥哥带来的德滋,我这里也不能留。因为一切城市都在压缩人口回农村,这也是中央的政策。我们这些人,更应该以身作则遵守这个政策。”
耀邦对来自亲属的要求几乎是一一拒绝,但他对家乡其实是很有感情的,在信中他特别关心家乡的生产情况:“务请你们根据中央政策认真吸取教训,兢兢业业地领导社员把今年的生产搞好。你们的生产搞不好,不但社员生活不能扭转,连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干部,脸上也感到不光彩。”他还说:“我希望你们今年分三次把你们的实际情况写信告诉我一下。”但他特别提醒家乡人,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要写实在的情况,不许虚夸,有什么意见和不懂的东西也可以写,可以问,绝对不要隐瞒。来信说,我对家乡有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不合乎事实。一切不合事实的东西,都叫虚夸。不要那么写。”
在信的结尾,耀邦再次表示了对家乡亲属生活困难的无能为力:“我叔叔的儿子耀焘哥较贫困,我没有能力作多的帮助,只送了两件旧衣服给他……至于其他的亲属,我实在无力接济,如有人来找我,也请你们劝阻。”
这封信的后面还附了一张退款清单,耀邦将家乡人送给他的诸如油茶、豆子之类的“礼品”一一折价,要求哥哥将这笔钱带回,“偿还生产这些东西的社员”。
将近四十年过去了,现在,这封信的原件静静地陈列在耀邦故居纪念馆的玻璃柜中。语言朴实,字迹清秀,展示着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磊落胸襟。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封信应该说是一份极为生动的廉政教材。但是,对于当今某些号称“人民公仆”却大搞权钱交易的腐败者,读了这封信后,他们会不会感到无地自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