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辑 感悟苏州(6)

我的教育行走:李镇西30年文化行走散文集 作者:李镇西


不只是这座钟楼,苏州大学校园的总体格局和主要建筑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而且好些建筑的命名都与一些学校历史人物的名字相联系:钟楼西南侧的“孙堂”建于1911年,是纪念首任校长美国人孙乐文先生(1900—1911年在任)的;与“孙堂”相对,位于钟楼东南侧的“葛堂”是纪念第二任校长美国人葛赉思先生(J.W.Cline,1911—1922年在任)的;1929年建成的“子实堂”是为纪念学校创办人之一的中国人曹子实先生的;“维格堂”是我国维新派先驱李维格先生捐款而建,以“维格堂”纪念之……这些当年的教学大楼如今仍然是各学科的教学大楼。伫立在这些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楼前,看着当代大学生们夹着书本匆匆进出于其中,我感受到了东吴大学先驱者们的灵魂仍然在校园熠熠生辉,映照着今天苏州大学的生命。

据我所知,国内其他大学的院系行政办公地点一般都有一座专门的行政楼,而苏州大学各院系的办公室却分散在一座座小洋楼里面。这些别致的灰色小洋楼静静地矗立在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后面,那上圆下方的小窗以及那阳台上的欧式圆柱,无不体现着异国情调。远远看去,这些在绿树丛中隐隐约约的楼房简直就是幢幢别墅;可走近一看,每座小洋楼外面的砖墙上都挂着小巧玲珑的牌子,标明该楼所属的院系或部门:“外语学院”、“教务处”、“后勤处”、“学术会议中心”……说起来,这些楼房大多是解放前修建的,有的甚至是建校之初便落成了的,可它们现在风韵犹存。经历了半个世纪乃至一个世纪,它们依然透露出优雅的贵族气质。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西洋建筑艺术的中国“孩子”如今都有了极富中国古典韵味的名字:“绿波楼”、“彤云楼”、“春晖楼”、“夏润楼”、“秋韵楼”、“冬瑞楼”、“览秀楼”、“月异楼”、“日新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