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武踪舞迹,舞武相益(1)

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 作者:张力


张力先生的力作《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是笔者目前见到的第一部以教材体例撰写的武侠功夫片创作专著。说到武侠,免不了联想到中国武术。说到功夫片,免不了联想到从中国步入世界影坛的这一新片种的艺术渊源。当然也免不了联想到两者相得益彰地从远古走来、冲出亚洲、迈向全球的发展踪迹。

“功夫片”也被称作“武打片”、“武侠片”或“武侠功夫片”。回觅功夫片的远迹,举凡“象用兵时刺伐之舞”的武舞,扮装人按一定程式“对舞如击刺之状”的百戏武打套子和武戏,以夸张手法表演超常武功功力的杂技武技等舞台表演艺术,都能在功夫片中看到踪影。将这些舞台武技表演艺术串联成“片”的故事,大多是华夏文献中精忠报国的疆场战事、仗义行侠的江湖争斗、比试武功的擂台较量等武人习武、练武、用武和传武的情节,以及武人卫国、为民、“替天行道”的侠义精神。

显然,若要探寻功夫片的渊源,能够直溯至中国文艺的源头,横涉及中国文艺的四周。可以说,功夫片是综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表现武人、武术、武事的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结晶。

在这一漫长的“结晶”历程中,功夫片及其渊源的各种艺术形式对完善武术技术体系、揭示武术文化内涵和促进武术社会化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在完善武术技术体系方面,最为耀眼的是舞台表演艺术对武术套路运动形式的形成和完善的影响。在明代,以戚继光、程冲斗为代表的武术家,借鉴舞台武技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形式,在抛弃“戏局套数”对营阵操练的影响、扬弃“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的“虚套”等前提下,编制成了“三十二势长拳”和“成路刀法”等武术套路。两位编者分别在《纪效新书》和《耕余剩技》中说明编制武术套路的目的,在于将“上下周全”、“着着实用”的攻防技法,按照“势势相承”的规律编排成套,使习练者全面掌握和提高武术技法与技能,达到“遇敌制胜”和“活动手足,惯勤肢体”的目的。克服练时“有上而无下”或“有下而无上”的局限,避免用时“临敌掣肘”。

在揭示武术文化内涵方面,最值得称道的是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艺术中塑造的武人形象,直观而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武侠英豪“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民族英雄“精忠报国”,水浒群英“替天行道”……一个个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彰显了民族精神,完善了武德理念。发挥着规范武人言行,激励青少年为卫国为民而努力学习的教育作用。

在促进武术社会化发展方面,功夫片发挥了引人瞩目的宣传作用。且不说海外众多武术爱好者,是因为看了功夫片才知道中国武术,走上习练武术之路的,就连国内中小学校中,也有多达86.9%的学生是通过功夫片了解武术的。(据2008年出版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