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动作导演的历史(7)

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 作者:张力


4. 电影语言的自我中心。当时香港拍摄武侠片动作场面的手法比较模式化,张彻开创的手提摄影与慢镜头属于新潮,胡金铨的暴雨剪辑尚未普及。因此,在李小龙的几部电影中,摄影与剪辑并未对动作本身的呈现起到多大帮助,反而只是在做长镜头的“记录”,镜头的中心自然是李小龙。在《猛龙过江》罗马角斗场决战中,有很多他面向镜头冲拳、踢腿的动作,整个打斗的镜头调度始终以李小龙的步伐身法转移为中心,就连中途转败为胜的跳步转场也以慢镜头追随他的闪躲;在《龙争虎斗》中,地下仓库警报一响,从李小龙被人抓掉上衣开始,一个长镜头加高速摄影,就将他击倒来自镜头各方的敌人的肢体变化展现得清晰明确,敌人要么以乱发遮脸,要么背对镜头,而李小龙的面部近景却是这一镜头的起幅与落幅。

因此,李小龙的几部电影不仅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以拳脚功夫为核心的功夫电影的结构方式,而且开创了武打演员主导的动作片的明星制时代。

刘家良的“功夫正宗”

刘家良是黄飞鸿的正宗传人,是香港第一位从武行做到导演的电影人。1973年李小龙去世,第二年他就与张彻合作《方世玉与洪熙官》,开启“正宗国术”路线,延续着李小龙的真功夫衣钵。他的功夫片永远在表现岭南武术史的传说故事及其技术形式。1978年,他导演的《少林三十六房》因在片中加入大量描写少林僧人练功的场面而大获成功。该片排名当年香港十大卖座电影之五,获得同年亚洲影展最佳动作效果奖,使刘家良义弟刘家辉成为香港银幕少林和尚的代言人。

以刘家良为首的刘家班的动作风格如下:

1. 动作本身。硬桥硬马、桥来桥往、刚猛劲道是南拳的特点,也是刘家良的动作风格。打斗中一招一式的亮相、有板有眼的拆招以及有根有据的武术背景,印证了他以电影书写南拳历史的神话。在他的电影中,功夫既是博览,也是主题。

2. 打斗角色。义弟刘家辉扮演的和尚是刘家良功夫电影的常用主角。在少林和尚的背景下,打斗行为往往具有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道德意义。因此,在“不杀生”的戒条下,“少林功夫”更能彰显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在刘家良后期作品《五郎八卦棍》中,杨五郎的棍法学自打豺狼,却用作除霸,杀生后五郎出家;《少林三十六房》中的第三十六房也正是三德和尚的归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