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在开创“功夫喜剧”之前曾主演过多部功夫片,如《新精武门》、《龙腾虎跃》等。当时的罗维导演一心想捧成龙为“第二个李小龙”。 尽管那时成龙也很努力,但动作打斗毫无特色,反响平平。后来,他因主演袁和平导演的《醉拳》而名声大振,但该片中的武打动作已非有板有眼的武术功夫,而是一种“嬉笑怒骂”加杂耍式的功夫。正如后来成龙的自述:“李小龙愤怒出拳,我偏要笑着出拳;李小龙一拳打倒敌人,我一拳打痛我自己。”《醉拳》中成龙的一句对白正好印证了这一时期他力求创新的决心:“各师各法,各马各扎,一个师父,不同玩法。”因此,真正成就“功夫喜剧”的电影是《醉拳》和成龙独立导演的《师弟出马》。
20世纪80年代初,成龙从美国好莱坞铩羽而归,接着拍了一部《龙少爷》,在武打动作上有了明显突破。片中抢包山的宏大场面,设计得像美式橄榄球一样激烈有趣,踢毽球的表演与现代足球十分相似,头球、胸部停球、转身劲射、倒挂金钩等足球场上的绝招应有尽有;相反,以往功夫片中常见的练功、报仇的桥段荡然无存。在双人对打方面,片中也没有精心编排的套路,倒是充满不少率性而为的街头斗殴。片尾与黄仁植扮演的大反派在米仓的决斗完全是死缠烂打的险胜。影片中成龙的朋友问他:“你今天为什么打得和平时不一样啊?”成龙答道:“平时练功和真正的打架是两码事。”由此看来,成龙是有意识地追求突破。影片《龙少爷》成为他从“功夫喜剧”向“动作冒险”过渡的作品。
从1982年的《A计划》开始,成龙一改往常在功夫喜剧中一贯呈现的顽皮小子形象,代之以成熟正直、乐观向上的现代警察,影片故事背景也置换为现代都市。香港社会的市民气息和快节奏生活,与成龙本人朴实好动的气质相得益彰。从《A计划》到后来轰动美国的《尖峰时刻》,几十部影片中,成龙扮演的角色大半是香港警察,他的动作风格也成为“拼命、敬业”的代名词。
影片《A计划》是成龙奉行“惊险、拼命”动作风格的第一部作品,片中有许多精彩动作场面,例如:成龙一出场杂技般的单车技巧便令人叫绝,胡同中骑单车与一群强盗周旋堪比卓别林默片喜剧;而真正将影片推向高潮的,是他从三层楼一跃而下,穿破三重布帘,头朝下栽在地上,这个长镜头是成龙动作电影“惊险、拼命”风格的标志场景。
《警察故事》中,成龙与十多位打手在商场打斗,打碎无数玻璃和商品,其激烈程度正如成龙后来所言:“玻璃、玻璃、玻璃,玻璃!”而成龙从商场大厅的灯柱上跳下滑出几十米坠地的长镜头,是“惊险、拼命”的动作风格在警察系列片中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