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初,在陕北延安毛泽东的窑洞里,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与中共领袖毛泽东有过一席关于“历史周期率”的问答。
当时,黄炎培深有感触地表示:“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沉思片刻,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对此,黄炎培评论道:“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它深刻揭示了“民主”是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新路,更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近代中国,所有党派都曾以民主相标榜相号召,除了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民主新路外,国民党蒋介石也曾口口声声许诺要实行民主宪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更是把民主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奋斗目标。
不过,民主也有真假虚实之分。抗战胜利后,中国就面临着国共两党和中间势力所追求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民主选择。
国民党蒋介石虽然一直顽固坚持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但迫于战后世界民主潮流的强大压力,也不得不答应尽快结束训政、实行宪政,力求为其专制独裁统治披上一层民主的合法外衣。
中国共产党则希望通过与国民党和中间势力组建民主联合政府,彻底打破国民党蒋介石的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使战后中国逐步走上自己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发展道路,进而最终迈向社会主义。
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代表的中间势力,则主张在中国走一条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不左不右的中间路线,即西方式的议会制、内阁制和地方自治制的改良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