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他从小饱读诗书,15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29岁中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被授以主事,▲ 沈钧儒签分到刑部,从此与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
沈钧儒中进士以后,本可以在中国传统仕途上走下去,然而面对腐败无能的清王朝,他却毅然放弃京官不做,于1905年初东渡日本,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攻读法律。留日期间,沈钧儒受明治维新的影响,开始投身于宪政运动。当时,“在一个书摊上买到一本日人片刚健吉作的《立宪运动史》,他是一位苦苦地从事日本立宪运动的人,我看了很受感动”。“后来又碰到一位王先生,在日本一个旅馆里召开一个会,就决定回国发动立宪运动”,“不久又找到梁启超先生,征询他的意见。他说:‘太早了,不会实现的。’我回答说:‘在有了成功希望的时候,又何用我们奔走。’”此时,沈钧儒已成为一个主张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者。
1908年,沈钧儒学成回国,积极参加了清末立宪运动,任浙江谘议局筹办处总参议。后来,他又与阮性存、褚辅成等人发起成立“立宪国民社”,以推动浙江立宪运动。1909年10月,浙江省谘议局成立,沈钧儒当选为副议长。翌年2月,沈钧儒作为浙江代表到北京参加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筹备工作,“在北京呆了一个时期,跟各方面接触的结果,看出了清廷的所谓预备立宪,只是一种欺骗,清政府已不能维持多久了”。这时,沈钧儒开始转变为民主主义者,参加了光复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后,沈钧儒先后出任浙江省军政府临时警察局局长和教育司司长,并经褚辅成、顾乃斌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此后,无论护国、护法还是北伐,他都不顾个人安危,积极为之奔走。1926年12月,北伐军攻克浙江,沈钧儒参加了国共合作的第一届浙江省临时政府,并“由于中国共产党之支持当选为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