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做一条聪明的“蚯蚓”(6)

天生创业狂 作者:陆新之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马克·扎克伯格为一桩抄袭指责付出数百万美元的不菲赔偿,仅是因为他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参加了温科吾斯兄弟的创业项目,而被他们认为创意雷同。

看起来,美国社会对剽窃不留情面,在维护专利和版权方面异常较真,对国外多少有些鞭长莫及。你很难据此推断,究竟哪一种环境更利于创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杂交品种生命力更顽强。

个别成功者在改良主义掩护下创建了新兴公司,将后来者挡在门外,建立先发优势后极尽所能打压创业公司,久而久之,竟固化为一项可怕的传统。周鸿祎刚批评了“企鹅教父”阻挡中小企业创新出路,又回过头去对雷军的小米手机指手画脚,引起一片喧嚣。当然,正如俗语所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奇虎360究竟有多少创新成分尚且值得商榷,雷军与黄章的恩怨也是一桩说来话长的往事,问题的焦点依旧是“创新与剽窃”。这真是宿命般的诘问。

曾经的创业者在成为行业大佬后,又以道貌岸然的高度批评指责创业型公司,似乎忘记了这正是自身的成长方式,对于下一波创业者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扼杀。

如今大公司被渲染成无处不在的怪物,凡创业者,均无从绕过。如何相处?或许可以借鉴日本人的做法。

日本的创业者不喜欢与美国人竞争创新性,更不屑于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模仿,而是热衷独辟蹊径,从优势领域入手。另一方面,日本的大公司也没有“老大全”的大哥派头,为了降低成本,反而乐于将业务外包给更加专业的创新型公司。分工有序,合作代替了争吵,所以,在日本,大公司与小公司和谐共生,几乎不存在恃强凌弱的大公司和胡搅蛮缠的小公司。

不能指望中国公司如是模仿,既不现实,也无可能。关键在于应该看到背后的因素--商业环境。日本商业秩序已经成形,中国还是闹哄哄,大家互不服气,期望超越对方,目光短浅就容易跟风模仿,喜欢走捷径,忽略自身实力,忘乎所以飘飘然,也就危险了。

值得肯定的是,学习从未停止。在短期目标的支配下,技术、概念等形式主义的事物被率先引入,在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愈发体会到制度、内容、环境的重要性,需要用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外来商业模式的正常运转。如家、携程、红杉资本创始人之一的沈南鹏极力洗脱如家、携程的创始人色彩,引入职业经理人。谈到初衷,他说,十年后带着儿子经过如家酒店,可能已不再担任董事或股东,依然可以自豪地说,“老爸曾参与了这个公司的创建”。他将此归于“美国文化里开放而大气的商业态度”。

从长远看,当下的创业者其实在进行造福后人的建设。如此想来,暂时的不完美也变得可以理解。况且,对艰辛的创业者来说,需要的不正是“文化中开放而大气的商业态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