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个从来没有迈出过国门的满族官僚如今竟然大开洋荤亲历欧风美雨,其对端方的巨大刺激是可以想见的。在这些国家,他饱览了一幕幕活生生的“西洋镜”,所见所闻不仅使本就趋新的他思想发生了进一步的飞跃,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具体而有趣的小插曲。
据《清代名人轶事辑览》载,端方等人抵达美国后,下榻在三藩市某宾馆。当时,美国的一些大旅馆大都为旋转式的大门。这样的大门如今在中国的大小城市早已司空见惯。但在100多年前,对于没有出过国门的端方则是见所未见,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使用了。于是,进门之后,如同进了迷宫,转了几圈后,依旧被转出门外。以至于从此之后见门胆怯,不敢再进。甚至还有野史说,端方等人在美国误将宾馆的电梯间当作主人安排的下榻房间,以及误闯相邻的某外国女性包房……
正如端方不知道如何使用宾馆的旋转大门一样,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外洋世界的人来说,发生这样的一些小插曲倒也很正常。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只是见识不够,并不能用来作为讽刺端方无能的材料。
在美国访问期间,有一则记录在册的关于端方的趣闻倒是颇值得一提。此事见于当时亲历端方访美情形的刘禺生的《世载堂杂忆》中,这就是他和戴鸿慈受邀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讲演时的异常做派。
根据刘的记载,有鉴于清政府以前甚少向外国派出规模如此之大的考察团,加利福尼亚大学于是决定邀请正在美国访问的戴鸿慈和端方两人到该校讲演。按西方国家的惯例,讲演都是一人上台发言。但未曾想端和戴竟然同时上台,戴居左,端在右,两人竟将中国官场上的客套礼仪搬到了异国的讲演台上。端方对戴鸿慈说:“请老前辈发言。”戴则说:“兄常与西人往来,识规矩,请发言。”如是客套了几个来回,才由端方发言。演讲中间,端方每说一句,翻译完毕,便转向一旁的戴鸿慈:“老前辈,我说的对不对?”戴点头说:“对,对。”整个讲演约数百言,端方问戴数百次,戴亦回答数百次。讲演结束后,美国师生对此“新潮”的讲演方式颇为不解,于是便请教正在一旁听讲的刘禺生。刘禺生为免于尴尬,灵机一动,巧妙地答复加州大学师生说:“他们两人所采用的是中国古人在最恭敬的大典上的礼数,此礼在中国也很久不实行了,而他们两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表达对贵校师生的最高的尊重。”刘的这一番自造的高论为加州大学的校长知晓,为此还专门写信向端方、戴鸿慈表示感谢呢。
平心而论,五大臣出洋事件并非像后世有些刻意贬低晚清政府的议论家所说的那样,纯然是走马观花、摆样子。对于晚清政府而言,这次规模颇大的考察活动的国际影响十分正面,收获巨大,基本上实现了考察前所预定的各项目标。这从五大臣回国后向朝廷提交的一系列观点一致的考察报告可以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