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有个人不高兴了。这个人就是王凤。
王凤不高兴的理由很简单:刘康是个有能力的人,又深得成帝信任,他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王凤的专权。
恰好,此时老天爷出来帮忙,在天空中摆设了一枚日食。
这非同小可。按照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日食是不祥的预兆,是一种上天对某些事情不满的表达方式。
上天不满,后果很严重。
王凤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上书道:“日食是不同寻常的灾异,是老天愤慨的表情,是对人间的预警。预警什么呢?预警一切不合礼法的事情。定陶恭王虽然是陛下您的至亲骨肉,但按照礼法,他应该规规矩矩地守在自己的封国,不应该在京城久留。如今这日食,正是对他破坏礼法的警示。陛下应该立即把他遣送回封国。”
王凤的说法既有理论支持,又有现实证据,无可辩驳。尽管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成帝还是屈服了,乖乖地把定陶恭王刘康送回了封国。
兄弟俩离别时,“上与相对泣涕而决”,场面十分感人。
面对王凤的霸道,大臣们跟成帝一样,敢怒而不敢言,唯有一声叹息。但凡事都有个例外。
京兆尹王章就不惧王凤的淫威,他挺身而出,秘密上了个奏折,弹劾王凤。其中最大一条罪名就是:日食并非定陶恭王引起,而是由王凤的专权引起的。
而汉成帝对王凤心怀不满久矣,于是便跟王章秘密合计,欲罢免王凤。但很不幸,这个秘密被王凤的堂弟——侍中王音偷听到了。
王音急报王凤。
闻听此事后,王凤轻轻地吃了一小惊。但他迅速稳住阵脚,急中生智,先下手为强,给汉成帝写了一份洋洋洒洒、声泪俱下的奏折,假意作了自我批评,并假意辞掉一切职务,待在家里养老。
王凤还把这奏折一式两份,一份送给成帝,另一份则送到了自己的姐姐——太后王政君手里。
王政君一看,顿时十分忧伤,按《汉书》的说法:“太后闻之为垂涕,不御食。”
王政君绝食了,还整日以泪洗面。
汉成帝惊了,他没想到问题会这么严重。一向对母亲言听计从的他,当即失去了当初的锐气,请求王凤不要辞官,并把可怜的王章抛了出来,给他定了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致使他最终死在了牢里。
经过这个小变故,王凤不仅毫发未损,反而更有势力了。“自是公卿见凤,侧目而视,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
而为王凤立了大功的王音,则被升为御史大夫,从此位列三公。直至后来接替王凤,成了新科的大司马。
——综上这一大堆所述,就是王凤选王音为接班人的具体缘由。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凤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