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華真經口義卷之十六(10)

南华真经口义2 作者:林希逸


天之戮民,言天罰之以此苦也。

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變無所湮者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

君臣之間曰諫,師友之間曰教,有此人世則有此八者之用。器,用也。用所當用曰正,必無心者方能用之。循大變,順造化也。無所湮,無所汩也。我能循造化而無所汩,則在我者正而後可以正物。我未能無心而以自然之理為不然,則是其胸中之天已昏塞矣。故曰天門不開。詩曰天之牖民,便是天門之意。

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夫仁義憯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朴,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噆膚眯目,偏說逆心之喻也。昔即夕也,左傳曰居則備一昔之衛。憯然,毒之狀也,言自苦也。憤吾心,逆吾心也。亂莫大焉,言自亂性也。放風,順化也,順化而行故曰放風而動。總,執也。若使天下不失其本然之朴,則皆順化而行,執德而立,又何待教之乎。王建路鼓于寢門,建鼓言所建之鼓也。招呼天下之人而教之,猶負大鼓而求亡子也。傑然,自高之貌。

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鵠之白、鳥之黑,自然而然,不待浴之黔之,此二喻最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