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華真經口義卷之十七(7)

南华真经口义2 作者:林希逸


道無以興乎世,世無以興乎道,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隱矣。隱故不自隱。

道與世交相喪,言兩不相入也。既不相入,則有道之人何能作興世俗之聞見,世俗之人又何由而知道。舉世皆不知道,則聖人雖在目前亦不知矣。非聖人自隱也,人不知之,不求隱而自隱矣。故曰隱故不自隱。言其所以隱者,非聖人故意自隱也,在目前而人不識之也。此五字下得亦奇。

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迹;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因上面隱字又拈起隱士來說。應士非欲伏身閉言藏知,時不可也。藏知,邦無道則愚也。時命大謬,言與時命大相戾也,謬,戾也。反一無迹者,言成功而不有也,道雖可行而付物於無心,在我者一而已矣,故曰反一。根極,即自本自根也,極,止也。深根猶曰退藏於密也。寧極猶曰安汝止也,存我以待時,故曰深根寧極而待,存身即存我也。

古之行身者,不以辯飾知,不以知窮天下,不以知窮德。危然處其所而反其性已,久何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曰:正己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

因存身字又說箇行身。存,不用之時也,行,用之時也。不以辯飾知,有所知見不飾以文辭也。不以知窮天下,有餘不敢盡也。不以知窮德,雖用知而不失其自然之性也。危然處其所,所立者高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