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室婚礼,人们狂欢的理由(1)

伦敦AB面 作者:旅游卫视


王室作为英国国家的公关部门,应该体现不列颠至高无上的三种价值观:贵族,传统家庭生活,乡村生活。王室的婚礼之所以引起轰动,因为那是完全按传统来进行的仪式,其中的繁文缛节已成了活化石。从1981年到2011年,30年里王室举办过21次婚礼,英国人对王子公主结婚怀有莫大的热情。

当新人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或圣保罗大教堂举行完结婚典礼,乘坐马车在伦敦最重要的街道上穿行,经过英国的历史地标,这一路最能体现人们对王室的热情。1981年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婚礼游行,街头挤着200万人。观众们为了能抢到个好位置,两三天前就来到现场。新人在教堂交换誓言,路线上的人们从便携式收音机听到现场转播,立刻打开了香槟酒。伦敦出动4000名警察沿线维持秩序,很多警察在马车经过时也忍不住回头看。首相大卫·卡梅伦当年也在大林荫道上睡了一晚,抢到了一个看婚礼游行的好位置。

王室婚礼,人人参与,这个意识产生于1919年帕特里夏公主的婚礼。乔治五世希望用堂妹的婚礼来冲喜,吹散一战笼罩在英国上空的阴云,将婚礼安排在规模宏大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仪式结束后,车队回白金汉宫,警察根本没想到这么多人围观,靠肉身奋力开出一条路。

到1923年乔治五世的儿子约克公爵,后来的乔治六世、女王的父亲结婚,王室就有意识地利用公众兴趣,安排新人和王室成员乘坐马车在大街游行,开了先河。王室家族从这时开始认识到,要收获民心,必须主动展示自己。之前,特别是维多利亚时代,王室婚礼属于家庭私事,无须公开庆祝,也不必考虑公众的兴趣。维多利亚女王生了9个子女,被称为“欧洲最伟大的母亲”,她的孩子,即便是长子,也没有一个举行公开的婚礼。但在1923年,乔治五世整日担心自己成为末代皇帝:战后英国社会动荡,爱尔兰发生暴乱,工人们在罢工,十月革命也让他惊恐——即使在有相当基础的国家,君主制也可能被推翻。乔治五世小心翼翼处理完爱尔兰问题,证明君主制在英国仍然具有最大的实用价值,又赶上儿子结婚,新娘不是德国公主,实在值得庆贺。当时英国还没有“公共假期”的概念,但给中小学生们放了一天假。此后,王室婚礼,不管是精心布局,还是无心插柳,都肩负起一个责任:制造一场娱乐事件,让你忘掉烦恼。

女王结婚的1947年似乎也不宜结婚。11月的清晨,雨刚停,阴冷潮湿。伊丽莎白公主起床后走到白金汉宫三楼她卧室的窗前,看到街上的人群蜷在床垫上,盖着毯子睡了一夜。她惊呆了。当公主坐上金色的马车驶出白金汉宫,当时的全景照片显示,特拉法加广场就是人头攒动的海洋。很多人跟随马车走到威斯敏斯特教堂,仪式结束后,教堂允许人们进来感受尚未消散的气氛。批评家们被婚礼产生的影响惊呆了,他们根本没想到豪门婚礼让伦敦街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让英国人狂欢了一周。当时英国还处于供给制,大婚当日,每个孩子能领到一个面包圈,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寡母收到了政府寄来的罐头食品和公主亲笔写的慰问卡。王室传记作家汤姆·利文(Tom Levine)评价道:“一时间,英国人陷入一种水中望月般的憧憬,尽情编织着未来的梦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