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安即是家(2)

观心术 作者:苍空子


一间老屋或许是一个老人最后坚守的精神领地吧!他们、她们最后的时光,总愿意留在那里。那是心灵默契的一种感觉。老屋,由一个老人的回忆中清晰展示出我们那些亲人一生的履痕。在她八十大寿的时候,那间屋子迎来了也许是它存在以来最大的喜庆。然而那样的时光终究短暂,该寂寞的还是冷冷清清地寂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少的繁华春梦一夜成空,唯一能守地住的是心头那一丝恬然而喜悦的感觉,看得穿了,人生无非如此!

那些年头后,居住在那排老屋的老人们相继离世。空荡荡的一排房子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居住了。印象最深的是隔壁的那位老人。在我眼里,她总是一脸冰霜。但不可否认,她的那间屋子是我童年一个美好的回忆。她与外婆都目不识丁,但她会分清几个数字。所以那里成了赌徒的天堂,她便靠庄家抽成提取些费用。那间屋子在我童年时很热闹。八方赌友汇聚一堂,通常白天门关得紧紧的,我们那些小孩子总在他们厌烦的眼光里嬉皮笑脸地走进去。男人、女人们在赌钱,屋子里劣质烟草味、汗臭味、甚至婴儿的尿味都有。而那里之所以成为我们这些小孩的美好时光,只是因为当有些庄家赢钱时,我们运气好的时候可以得到两块、五块钱的“赏赐”,这在当时分币流行的年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时的五元钱币面的工农兵形象是物质匮乏时代我们这些孩子的最大安慰。而外婆总在隔壁房间长吁短叹。因为我的几个舅舅阿姨也是这股八方大军中的骨干力量。大多数时,他们做的都是奉献的工作。

那个老人,她后于外婆离世。当时情形是这样的,她的两个儿子都是渔民,在2006年的那场大台风中,风暴把他俩的船分别刮向南边和北边的海域。结局是北边的获救,南边的船毁人亡。人生际遇就是这样不可思议,仅仅是一个方向,便是死亡与生存的分界线。想起读过的《易经》坤卦中的卦象: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不由深服前人的通透。而参照生命的智慧,看“易”由日月组成,我只是想躲在“易”后操纵生命的一定也是有男人、女人两个人共同主持易的奔行。那个老人得知此讯后,越发沉默寡言,终于悄然离开人间。

在我少年时居住的那排老屋中,她是最后辞世的老人。从那以后那里就没有人住了。在房价日益飙升的今天,那里一间老屋,包括地面,价值仅仅是万把元。而这万把元价值的房子,也曾抚育了一代代人成长。如果人无贵贱之分,那么,这样的老屋实在可以与巍峨耸立的高楼大厦并提。而那些湮没在久远时光里的小镇,关于老屋的那些往事,或许囫囵吞枣的从我脑海出现,但我会怀念那些贫穷却质朴真诚的过去。而那样时代对于快节奏生存的现代人,如今哪怕是回忆也是一种奢侈了。老屋终究是属于过去的一个定格,好好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我们活着需要思考的最大主题。秋天到了,远方近了,万物又是一个更新的开始。

观心自照:土溪智陀禅师偈云:一击石庵全,纵横得自然;清凉无暑气,涓洁有甘泉。宽廓含沙界,寂寥绝众缘;个中无限意,风月一床眠。禅师的诗中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宽阔清凉的人生境界,对于我们生命而言,快乐就是要在内心中寻觅一番清净之境,鞭马而出;我们渴望的生存环境也是如此,与清风为伴,明月为友,拒绝那些浮躁喧嚣的外界困扰。夏禹王说,生者如寄,死者如归,人生无非是借与寄的过程。如果说远方,从心灵的角度来说,只是抵达了人生的一个境界,它并不意味着结束,而预示着下一个循环的刚刚开始,又一个旅程的刚刚开始。一切并不都是死局,属于远方的怀念与回首时的感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活得自在、达观、清心,进入心灵上那片清风明月的境遇,是生活高质量的要求。心灵大道上的秋天属于幸福的人,它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有准备的人采摘。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叮嘱摩诃迦叶。”北宋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段话曲尽写透了莲花的灵性,包含天地大有若无的禅机,包容人生意会言传的崇高境界。生命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与其困惑于思到难思处、拍遍栏杆人不知的自我矛盾,何妨学莲之淡然红尘外、空灵绽开的独自会心。生活充满了诱惑,何时绽开我们的心,对于处世的芸芸众生而言,关键处就在于抓住生命开合的那一瞬间,于心的方寸间体会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给自己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心像莲花一样层层绽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