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要去留学(4)

何必刻意 作者:季小军


但农村来的苦孩子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要的是留学,如果能用边工作边留学的方式达到目标,何乐而不为。但如果因为要工作而耽误了学习的计划,我可以放弃这份工作而专注于学习,尽管……要放弃15 000英镑……有些不舍,但我相信在未来,我可以挣回我放弃的这15 000英镑。

农村来的苦孩子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又看了一遍校长给的信,这是要用来申请签证的,但我发现里面没提费用的事,如果费用的事不说清楚到时候申请签证会有麻烦,虽说另一封信已经明确说明我会有15 000英镑年薪的收入,但毕竟这是两码事,签证官也不会理会我的解释的。拿不到签证,那一捺就无法写下,我也就去不了英国留学了。

再次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希望学校能再给我出一封信,说明费用等相关问题以备签证之需。同时为了保证效率,我用传真把信发了过去。

那时候电子邮件应用得还不是很广泛,办公室还用拨号上网,网速慢不说,还经常断线。相比之下,还是传真保险。

信发过去之后,石沉大海。

后来想想也属正常,留学这事于我来说是件大事,于校长来说只不过是诸多事宜中很不起眼的一个“之一”,他先忙别的更重要的事而忽略了回答我的信也完全正常。

果然,不久之后,我收到了回信,这次是由学校国际处发来的,署名的是国际处处长Christine Humfrey女士。信中明确,学校邀请我去诺丁汉大学留学一年,学校将为我免除全额学费,并将每月为我提供生活费。

这八字的一捺终于落笔了。

为了与校方确认我已经收到信件了,我决定给Humfrey女士打个电话,在电话中除了确认我已经收到信件以外,我又问了一句:这一年我将按照校长在前一封信中所述的在诺丁汉大学工作,还是说我就是在诺丁汉大学留学,学校给我一个全额奖学金?

Humfrey非常肯定地在电话里说,你将会是一个学生,在诺丁汉大学学习硕士课程,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

得,15 000英镑的年薪飞了!

也不知道是学校改变主意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显然学校给我的条件已经变了。这倒也好,不用自己纠结了,学校已经替我做出了决定。不过只要留学这事不发生变化就好,再说了,要真是按去英国工作理解的话,所有的手续就不一样了,国内的工作我得辞职,申请的签证也将是工作签证,风险太大,而我从来都不会去冒无准备之险。

后来真正去了英国以后才明白,原来校长的意思只是校长的意思,到了执行层面这个意思就变了,明显是相关人员并非那么认可校长的决定。后来到诺丁汉大学报到后一个星期,我就被叫到大学研究生部办公室,一位领导模样的女士刚坐下就说:“Lets see how good you are!”意思就是要看看你有几斤几两,为什么校长要千方百计把你请来。显然在她的眼里我的身份是学生,显然她对校长的决定有些保留意见。那一次的“面试”是顺利通过了,后来我也继续参与了学校一系列有关与中国开展合作交流的会议,并帮助学校与国内联系,但从类似的事件中我完全了解了为什么学校提供的条件会从“工作”变成“留学”。

不过,以什么方式去留学并不重要,现在我关心的是接下来的事,申请表、雅思成绩以及签证等等。申请表是指要去留学就得完成的报名程序,就算是校长大人邀请的,留学程序也是一样的,雅思成绩是指通常去英国留学都会要求出示的语言成绩,而我从来没有考过,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免掉,另外当然还有签证问题。

有人说生活有时比电视剧还要有起伏,此言不假。

倒不是留学的事出了问题,而是这时候根据教育部的统筹安排,我要下乡挂职锻炼!

这无异于给我的留学电视剧加点作料。

挂职锻炼在部委是个通行多年的做法,通常年轻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要去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工作一段时间,名曰“锻炼”。不同的机构去的地方有所不同,在地方的工作内容也随所在部委的不同以及所任职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共同的一点是各部委对挂职锻炼都很重视,甚至有传言说如果新同事没有锻炼有可能影响到分房留学等重大事宜。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河北涞源,具体就是涞源县政府。同行的还有几位刚工作不久的同事,和我同时分入国家教委的李侃也在其列。

既然是规定动作,那就去吧。但此时留学的事还没办完,很担心会不会因为联系不畅而把事情耽误了。

在涞源我们倒是不忙,但当时涞源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和北京有很大的差距,打国际长途都不是很方便,打听了一下,了解到县城能打国际长途的地方只有邮电局。

要填申请表了,但有些信息不是很确定,我决定再给诺丁汉大学写封信。在县城的打字社打了一封信,把能想到的问题全写了进去。考虑到寄信太慢,我决定去县邮电局把信传真过去。

邮电局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好,怕我不放心,专门让我站到传真机旁,让我看着传真发走。

最后一结算:83元。

还真不便宜,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办事要紧。

至此留学这个“八”字的那一捺已经基本写下。

信中提到了雅思问题,和学校商量能不能免掉英语考试,理由是我在大学是英语专业,而且毕业后一直从事国际交流事务。学校回复说:准!

立马把什么雅思托福之类的考试培训书扔在一旁。

1997年正值我国国家部委精简人员,很多部委的工作人员都被以各种名义分流到各个部门,而留学也是其中一种方式。在那一年,我也从领导处得到通知,获准出国留学。

接下来是签证了,等了一个月的时间,顺利拿到签证。

1998年9月24日,我登上了前往伦敦的班机。

留学生,季小军,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