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么是战略(2)

竞争论 作者:(美)迈克尔·波特


企业在成本或价格上的所有差异,都是源自数百项活动的最后结果。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创造、生产、销售和运送产品或服务,例如电话访问客户、组装产品、培训员工等。成本源自于执行活动,能否取得成本优势,就看企业在特定活动上是否能比竞争对手表现得更有效率。同样,差异性来自企业选择哪些活动,以及如何进行这些活动。因此活动可以说是竞争优势的基本单位。整体优势或劣势,其实是来自企业的所有活动而非少数活动的结果。

经营效率意味着,在进行相似活动时,企业的绩效比竞争者更佳。经营效率包含效率,但绝不限于效率。它意指任何能让企业更充分地利用资源的运作,例如减少产品的瑕疵,或更快速地开发更好的产品。反过来说,战略定位意味着,企业开展不同于竞争者的活动,或是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类似的活动(见图2-1)。

企业会有不同的经营效率不足为奇。有些企业能比其他企业从投入的要素中获得更多,因为它们减少了不必要的活动,采用了更先进的科技,更能激励员工士气,或对特定活动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经营效率的差异,是竞争中决定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企业相对成本地位和差异化的程度。

整个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挑战西方企业的核心手腕,就是经营效率上的差异。这段期间,日本人之所以能在竞争中领先,就在于他们提供了品质更佳、成本更低的产品。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因为当前有关竞争的思维,很多都以此为基础。试着去想象一个能在任何时间,提供所有最佳表现的生产力边界(productivity frontier)。把这个区域当成是企业在既定成本下,运用最佳的科技、技能、管理技巧和原料,提供某项产品或服务所能创造的最大价值。生产力边界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个别活动,也能用于如订货流程和制造等一连串整套的活动,乃至于全公司的活动。当企业提高经营效率时,它就会朝该区域移动。朝生产力边界进军,需要资本投资、不同的员工特质,或只需要新的管理方式。

生产力边界在新技术、新管理方法或新材料问世后,整个区域都会向外扩展。笔记本电脑、移动通信设备、互联网及诸如莲花公司的Notes等软件,便重新定义了销售业务上的生产力边界,创造出销售与订货流程、售后服务支援等活动之间更丰富的关联性。同样,涉及整个活动的精益生产,也使得制造上的生产力和资产的使用率获得了实质的改善。

至少在过去10年间,经理人满脑子都在思考如何提高经营效率。通过类似全面质量管理、时间竞争、标杆学习等计划,经理人改变了活动的表现方式,以淘汰没有效率的部分,改善客户满意度,并达到最佳表现。为了跟上生产力边界变动的步伐,经理人又着手持续改善、授权、变革管理所谓的学习型组织。外包模式的盛行与企业虚拟化的普及,反映了业界已日渐认识到,要像专家一样同时让所有活动都具有高度的生产力,是相当困难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