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让这些企业的活动遍及世界各地。惠普科技选择地域的哲学是,技术层次不高的制造活动和需要较多直接人工的项目,放在低成本的地区。这让它省下40%~75%的成本。比如,有些个人电脑的零部件组装和制造业务,就在新加坡进行,而电子零部件制造则在马来西亚。惠普科技也把一些需要中等技能的活动,放在成本较低的国家。比如,有些产品和工艺设计活动(如降低制造成本计划),就放在新加坡的个人电脑工厂内进行;一些新的电子产品的工艺技术,则转移到马来西亚的制造工厂;还有些软件和维修业务则发包给印度、中国、东欧和苏联等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受过大学教育的程序设计师的薪资,比美国本地低40%~60%。
全球战略的一般性架构
无论是对本土化企业,还是全球化的企业,竞争战略中绝大多数的议题都是相同的。像企业所处产业的吸引力,以及企业在这些产业的相对定位,都会影响企业是否成功。企业在产业内的表现,又要取决于它面对竞争对手时的竞争优势(或劣势)的程度。竞争优势又视它的成本是否低于竞争对手,或是否有能力使产品差异化,并获得超过差异化成本的价格溢价。有些竞争优势来自于经营效率的变化,但是最能持续的优势,则来自独特的竞争定位。无论是本土化企业,还是全球化企业,都必须了解它所在产业的结构,找出竞争优势的来源,并且分析竞争对手。
因此,全球战略意味着,在企业跨国竞争时所产生的特别议题。企业是否需要全球战略,要看那个产业的国际竞争本质。产业不同,国际竞争的类型也不同,因此并非所有产业都需要全球战略。产业的国际竞争本质,可以画成一条光谱,一端是所谓的“跨国本土化”产业,它出现在许多国家(甚至所有国家),但是在竞争上,每个国家彼此间的关联性不高,甚至没有关联。这类例子像大多数的零售业、金属制造业、建筑业和许多服务行业。事实上,许多产业是属于国内的区域型产业,或甚至是本土化产业。在光谱的另一端,则是真正的全球化产业。在这里,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会相互联结,因为企业在某个国家的竞争定位,会对其他地方的竞争产生重大影响。像民用飞机、消费性电子与各类工业机械,都是明显的例子。
在跨国本土化产业领域,企业并不需要全球战略。在这里,全球战略应该是一系列不同的国内竞争战略。各国的事业单位应该被赋予广泛的空间和自治权。在全球化产业内,企业则必须创造能在许多国家同时进行的整合性战略。因此,企业走向国际,并不意味它绝对需要全球战略。全球战略问题的本质在于:国际化的协同效应会在什么时间出现?又如何能超越在各国分头经营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