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汤婆婆的狭路相逢耗尽了千寻的体力和心力,这让她的不幸福感猛增(相应的是幸福曲线猛降)。作为观众,我们能够理解千寻的脆弱,却惴惴不安地为她担忧:看上去怯生生的千寻,可以适应残酷的魔法世界么?可能吗?
前一秒,千寻还是个娇滴滴的小女孩;在紧接下来的一秒,她就得独自应付和处理所有的危机。除非宫崎骏能够给出足够合理的解释,否则我们很难相信千寻可以在残酷的魔法世界中独善其身(保全自己),进而兼济家人(拯救变成猪的父母)。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烂电影,常常无所顾忌地生搬硬套,故事全无逻辑关系可言。这些海量的烂电影中,居然还有不少影片票房大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电影工业的荒谬性(至少是部分荒谬)。在这个荒谬的工业世界里,想凭动画片骄傲地迈入世界电影艺术的殿堂,必须有过人的功力。从第21分钟开始,宫崎骏讲述故事的过人才华徐徐显露了。
在紧接下来的一个段落中,转机出现了。小白带千寻去探望变成猪的父母后,千寻异常难受。因为过度伤心,千寻不想吃小白特地为她制作的魔法饭团。这时小白告诉她,要有力量,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在接下来的一个镜头中,千寻先含泪默默吃下一个,然后开始痛哭,接着吞食完剩下的饭团。
注意吞食这个词,影像中的千寻的确是在吞食饭团。人通常在两种情况下会吞食东西,一是过度饥饿,二是不想记得食物的味道。恐惧和焦虑压抑了千寻的各种官能,她肯定不会感到饥饿。因而,她拼命吞食的真正原因是她不想记得食物的味道。
在神经官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人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想吐的感觉。千寻担心细嚼慢咽会刺激不在状态的嗅觉、味觉,这样的话,食物会不受控制地吐出来。为了顺利吃完饭团,千寻只得狼吞虎咽起来。
可当观众看到千寻狼狈的吃相时,却渐渐放心下来。为什么?
因为观众从吞食中看到了某种可喜的转变:千寻从当初的被迫应战转变为主动迎战。巨大的困难没有压垮千寻,反而激发了她迎战的潜能。一旦迎战潜力转变为行动力,千寻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纤弱的小女孩转变为自我和他人的拯救者)。对千寻身上出现的这种可喜转变,我们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 A+B=C
公式中的A代表迎战力(支撑迎战力的力量源泉是勇气),B代表行动力(支撑行动力的力量源泉是自信),而C则是迎战力和行动力结合产生的美妙的化学反应—唤醒生命活力的兴奋剂(兴奋剂的概念借用于尼采,尼采曾言:“弱者会因之灭亡的东西,乃是伟大健康的兴奋剂。”尼采所指的兴奋剂是困难和挑战,但我在借用时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兴奋剂并非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为了获得冠军而服用的类固醇,也不是让人走向毁灭的海洛因或K粉,而是人体激素的美妙合成。
人体的官能是一个神奇的宇宙。在千寻的小宇宙里,最亮的一颗星开始闪耀了,这意味着拯救行动即将展开。尽管有了超越一切魔法的兴奋剂,但魔法世界中的拯救行动并不那么令人快乐。作为初入职场的菜鸟,千寻很容易受到同事的倾轧,具体表现是派她去做最不招人待见的活—清洗肮脏的大浴盆。
获得兴奋剂的千寻任劳任怨,认真清洗浴盆。当别人把臭气熏天的“腐烂神”推给她时,千寻虽然也满心不情愿,但并未逃避自己的责任。在耐心和同情心的驱使下,千寻超额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不仅帮客人净身,而且还帮他清除体内的垃圾。那个人见人厌的“腐烂神”其实是河神,人类的肆意污染让他变得面目全非。在千寻的帮助下,河神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作为回报,河神赠之以河神丸子。
对千寻来说,河神的慷慨解囊意义非凡。在后续的故事中,这颗充满神力的河神丸子一分为二,拯救了两个受魔法蛊惑的生命,一个是曾经帮助过她的小白,另外一个是白面男。二人看起来完全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一个俊美,一个丑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受到了欲望的蛊惑。
为了获得至高无上的魔法,小白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受食欲的引诱,白面男大肆吞噬魔法世界的人和食物(不仅他们,整个魔法世界的人,以及真实人类世界中的你、我、他,都容易受欲望的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