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五四运动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作者:黄宏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这次运动爆发的直接动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上半年,英、法、日等国代表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出代表团参加。在会上,帝国主义国家主导的“和平会议”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而且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人们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彻底破灭。5月4日,北京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和游行示威,并放火烧了亲日官僚曹汝霖的住宅,遭到军警镇压。北京政府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义愤。上海人民首先行动起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6万多工人联合举行了政治大罢工,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随后,斗争浪潮迅速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15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全国性的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终于迫使北京政府释放了全部被捕学生,免去了亲日官僚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官职,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使他们进一步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本性,看到了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是行不通的,因而把社会主义作为研究和宣传的重点,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就此而言,五四运动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运动,正是经过这次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才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先进中国人所接受,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主流。毛泽东在谈到五四运动的思想和文化意义时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分水岭,在中国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那时中国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国诞生了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它向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这时的新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还启发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使他们开始从一个“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它在社会的传播与影响与工人阶级存在状况紧密相关。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在辛亥革命前后虽然获得一定发展,但仍然非常微弱,这是当时马克思主义没有传播开来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的问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较快发展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提供了契机。19世纪90年代,在寥寥可数的几十个近代工厂中,产业工人还不到10万人。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民族工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但也不过60万人。然而,到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迅速增长至200万人左右。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工人的罢工斗争是自发的,以民间秘密结社或地方帮会为主要组织形式;斗争的要求,仅限于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中国工人阶级处于“自在”阶级状态中。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工人的爱国热情,他们积极寻找先进思想和理论武器,政治意识日益增强,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举行了一系列政治意义的大罢工,使自己开始成为“自为”的阶级。正是在这种态势下,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广泛传播,并发挥巨大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