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颜是年华最大的赌注
毅然决定和亲时,她早已做好了决断。让自己扬眉吐气还不够,还要让他痛!最好是让他痛入骨髓也无能为力。她只有越美,他才会越痛。在盛夏芳华时开出绚丽的花,如果他不懂得欣赏,那么不如保持着傲然姿态,决然离去。《汉宫秋》
许多年前有人给我画过一幅素描,是低眉时的半张侧脸。虽然天长日久,那幅画早已不知去向,但被人临摹时的心情我依旧还记得。有些局促,有些好奇,更多是对成品的隐隐期待。
我其实是很乐意做这样的事,喜欢看画更胜过照相。画像是需要经过人手的,而经过人的东西,定然有着不一样的用心。
所以,画像是活的,有味道的,可以看出丝丝情致。而相片则是死的,无趣的,任谁去照,我都还是那个样子。
比如杰克为露丝画下那一幅人体素描,他画着画着便红了脸。露丝反而打趣他,露出诱人的笑意,显得那样亲昵自然,让人觉得,人体就该是世界上最美最纯的东西。后来3D版《泰坦尼克号》上映,截去了这一片段,只能在影院隐隐惋惜。脱得足够坦诚,看得却不够光明磊落。
杰克是一个不错的画家,将露丝的丰腴和妩媚画得栩栩如生,所以说他浪漫而有才华。做画家也是有风险的,尤其画人像。若是画得好便罢,若是不够好,只能一场悲剧。
因为画像而产生的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初入汉家为宫娥的王昭君。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杜牧所写,或许是唐代年轻俏丽的宫娥,尚能坐在银辉如水的玉阶上遥望牵牛织女星。而不必像《汉宫秋》里落寞挥舞着秋来见弃的素白纨扇,哀叹自己的荒芜年华。
《汉宫秋》所讲述的,自然是关于汉朝的故事。那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时代,因有着强大的政权,所以让人觉得踏实。它传承下大秦的热血与雄伟,天生就有一种傲睨天下无人不从的派头。所以后世才有秦时明月汉时关,才有武皇开边意未已,才有至今犹忆李将军。
但,这个朝代有为人诟病的一点,便是它大规模的和亲制度。和亲制度古已有之,但一个国家或民族若不是走投无路或丧失人性,断然不该以自己的女人作为献祭。
和亲与其说是远嫁,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它让女人冠冕堂皇地成为了鲜红色的祭礼。它代表着一个国家要亲手将自己的女人送到别国生养,无论是委曲求全还是国力昌盛,都觉得很是羞赧。
同样的,这也是一次机会。一次可以让深宫女子们在史册上留下自己窄窄名字的机会。然而,由于赌注太大,要赔上一生的年华,所以从没有女子敢贸然下注。
文成公主算是一个,后人评论她也多溢美之词。而王昭君的决绝和轻屑,哪里是下注?在她与汉元帝的博弈中,艳光四射的她轻易便做了庄家。故事开始时与史上所载相差无几,只画工毛延寿的地位提高为中大夫。他为汉元帝深入民间广选美女,到秭归时,一眼便发觉了倾国倾城的她。
画家一向眼力刁钻,秭归这个地方又在史上有名。前有楚国之屈原,后有大汉之昭君。一样的山清水秀,一样的人杰地灵。昭君在这里被毛延寿看重,毛延寿为她画像并向她索要巨金。昭君不肯,一来家中务农,确实没什么钱财;二来她自恃美貌,心想自己就是一幅白描的素颜勾勒上去,也不知比那浓妆艳抹的宫装美人要艳丽多少,又何须忌惮你一个小小的毛延寿。
她是自知明艳更沉吟。貌美的是我,不需你画蛇添足。
那时的昭君年尚十八,还是年轻了些,不懂或不屑为这人情世故,放下身段贿赂毛延寿。要说这毛延寿为人也实在不怎么样,他偏要点破画像将昭君送进宫去,要让她幽闭冷宫,饱尝寂寞之苦。
女子有貌犹如男子有才,满腹都是底气。有底气的人难免遭人加害嫉妒。碰上毛延寿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人,昭君真是吃亏吃大了。入宫十年,昭君与永巷失宠的女子居住在一起,颇有韩愈“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不堪。历史固然恢弘,却总在犄角旮旯处显得小气尴尬,稍微良善些的结局也不愿多给。因为主宰历史的并非全是红脸的王侯将相,更有跳梁小丑粉墨登场,凭着天时地利也要翻云覆雨颠倒乾坤。
奸佞在台上演戏,忠臣在台下叹气。再多的无奈不屑,也只能化为伍子胥剜目悬颅的一声浩叹。看不顺眼的,渐渐磨成看顺了眼;还看不顺眼的,最好请官外放,不要留在朝堂。
天生绝色的昭君,就这样因为毛延寿手下一滴点错的乌墨,蹉跎了十年绝色芳华。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二》那把琵琶又被她拿起,抱在怀中细细查看。十年了,弦也该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