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过年(3)

传家 作者:任祥


年初三是俗称的“老鼠娶亲日”,相传这一天的晚上是老鼠出动结婚的大喜日子,所以年初三不进行祭祀祈福活动,而且入夜要提早熄灯就寝,隔天要晚起,以免干扰老鼠的好事。老祖先以前因为无法扑灭老鼠,于是衍生出这样以和为贵的习俗,确实饶富趣味。

年初四是“接神日”,因为有“送神早,接神晚”的说法,所以一般是在午后敬备牲礼祭祀,迎回旧年二十四日赴天庭的灶神及其他诸神。迎神后,当年生肖犯冲的人,就可以去寺庙“安太岁”以趋吉避凶。年节到了这一天也步入尾声。

年初五俗称“出年关”、“隔开”,年节在这一天画下句点,几乎所有的年节民俗活动都到这一天终止。初五也是各行各业“开市”的大日子,因为财神爷就在这一天下降凡间。直到现在,公司行号全体员工都会在这一天择吉时、财位,供奉牲礼、糕品、鲜花水果,一同祭拜迎财神,以求财源滚滚。

过年的重要习俗有--

守岁:除夕当晚,全家都要通宵守岁,用意是取“不困,来年才不穷困”。守岁也被称为“守长寿夜”,做子女的如果守岁越晚,越能替父母延年添寿。

发红包:也就是发“压岁钱”,通常在年夜饭吃完后,长辈在红包袋里放钱,分发给未成年的晚辈,有讨吉利、镇邪压魅的意思。

放鞭炮:“年”是一只会吃人的怪兽,它还有个名字叫“夕”,所以“除夕”的晚上要守岁,不断地敲敲打打,发出各种声响好把“夕”赶走,后来就演变成放鞭炮的习俗。因此鞭炮也是过年必备的物品。

除夕的晚上,接近深夜十二点,到处开始放鞭炮,很多人家放的还是一长串的,噼噼啪啪响好久,最后一声大大的“碰”,终于把“夕”赶走了!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把冲天炮架在酒瓶上燃放,那爆响的声音让人觉得又刺激又害怕,到今天都还印象深刻。现在的鞭炮则是越玩越新颖,除夕的夜空,俨然成了一场烟火秀。

舞龙舞狮:这是中国最有名的传统舞蹈,至今仍是华人地区每逢重要节庆必备的民俗文化活动,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并有趋吉避凶的意义。由于舞龙舞狮都需要有锣鼓阵伴奏,挥舞起来更生猛有力,因此几乎都是节庆最高潮的节目。

舞龙:“龙”是中国独创出来,象征祥瑞的虚拟动物。舞龙最早可以回溯到汉代,是为了祈求甘雨降临而衍生的仪式;到了唐宋,舞龙已经是逢年过节常见的节目。

舞龙因为发展已久,随地域衍生许多形式。台湾多属于“南龙”,以竹木架构而成,龙身较长、较重,讲究气势;通常最短也有十公尺长,最长超过百公尺都有;每一条龙的节与节之间,相距应至少三公尺,才易于挥动,但龙节都是单数,再与龙珠算在一起,才是象征吉祥的双数。台湾以超过三十一节就称为巨龙。

舞龙由一人另外手持“龙珠”引导,称作“龙抢珠”,具有祈福和赐财的意义;持龙身者,则由舞龙头的人带领;不论龙身有多少节,每人动作必须协调一致,才能舞出龙的形意。

舞狮:中国并没有狮子,但从汉代以后就有引入的记载。狮子因为是百兽之王,又受到佛教认为狮子有“镇灾避邪”的影响,因此古代就流行造石狮于宅府门前镇守。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太平乐,后周武帝时造,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缀毛为狮,人居其中,像其挽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狮子各立其方位,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像。”显见早在南北朝就有舞狮的仪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