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庙街
尔冬升的电影,我最喜欢《新不了情》,或者说,只喜欢《新不了情》。无论是得奖无数的《旺角黑夜》,还是今年票房不俗的《大魔法师》,我都不喜欢。也许是为了证明他自己是位全才型的导演,或者另一位李安,尔冬升才格外喜欢在电影题材上追求突破和创新。
但在创新中,自己的精魂已不见了。只有在《新不了情》中才窥见几分真实的尔冬升。纯粹的浪漫又包含几分残酷世情的尔冬升。
《新不了情》的剧情一点也不新鲜,严格说甚至有几分老套。然而每当我看到睁着一双清澈大眼的袁咏仪站在庙街前卖唱时,总希望这样的情景能长点,再长点。最好永远不要看到不圆满的结局。
在尔冬升的电影里,庙街虽鱼龙混杂,但总算有几分温情。而普通的港片里,常可听到帮派大佬对马仔们说:当年我从庙街一直打到尖沙咀再到铜锣湾,才有今天的地位。
庙街是香港帮派的发萌地,永远有着一股江湖气在。这种江湖气比铜锣湾纯粹正宗得多。铜锣湾没有洪兴帮,这里却有庙街十二少,更有庙街十三妹。
庙街夜市位于九龙油麻地。早在1887年的九龙地图上,就有了它的记录。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以北一段被称为“庙北街”,以南一段则称为“庙南街”。由1920年代开始,天后庙对出的广场“榕树头”,开始发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场地,带动了庙街附近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摊档的存在。广场对出一带的街道众坊街,也是因这个广场得名。
庙街,名副其实地有一座庙———天后庙。这庙的来头不小,足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油麻地天后庙于1865年由当地的水上居民所建,原为油麻地海边的一座小庙宇,当时位置约于今日的北海街一带。1870年,油麻地居民组成油麻地五约,重修该天后庙,成为当地的宗教中心及最繁盛的地方。当时天后庙前的土地是渔民晒船上麻缆的地方,而不少经营补渔船的桐油及麻缆商店在那里开设,成为油麻地的起源。
在香港电影里,庙街总会与黑社会老大和青楼女子扯在一起,而现实中的庙街,却是摊贩和游客们的世界。夕阳西下之际,摊主们不知从哪里一个个冒出来,不慌不忙,几根铁管抓在手中,七拼八凑地很快搭起一个小摊位,木板一铺,再从附近的居民楼抱出几个纸箱,转眼间一批极富特色的小玩意就摆在你眼前。夜色愈浓,庙街愈发热闹,游客们摩肩接踵而至,摊主们也愈发来了精神,音乐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从傍晚6点到深夜12点是,都是庙街“黄金档”。南京街与文明里之间长约600米的道路两旁,都是露天小店。当地的购物客、旅客非常拥挤。这条街别名叫“男人街”,总数350家的店铺之中,有150多家是专卖男士服装用品的店。有牛仔裤、T恤衫,还有领带、内裤等等。从南京街到天后庙一带,都是卖西服、太阳镜、皮带、皮鞋、打火机的,非常便宜。
倘若来得早还能见到卖唱的艺人,为您弹唱传统原汁原味的粤曲。香港有一些歌手在庙街特别受欢迎,其中包括尹光和夏金城。或许是他们的唱出了庙街的地道文化和庶民心声的缘故。
除了街头商贩和卖唱歌手,庙街也是香港玄学家最集中的地方,在这个藏龙卧虎之地,多年来都有各种不同的占卜星相驻场。当中除了有各种面相命理以至新兴的塔罗牌占卜外,最有特色的要算是灵雀占卜。这种占卜方法最特别之处,就是由一只小雀仔,为问卜的人拣选灵签,再由玄学家为客人解答疑难,甚至能够选出客人的姓氏和年岁,神奇之极。
问前程、问姻缘、问财运。再“唯物主义”的人,置身于庙街,也会忍不住要找个占卜大师算一卦。《胭脂扣》中梅艳芳在煤油灯下占卜问卦的情景,仿佛此刻就在重演。
庙街有大大数十个占卜帐篷,大多是红色,只有一个全黑的帐篷,在昏黄的灯光中,更显神秘。这个帐篷的主人,是个留着白色短发,颇有几分梅艳芳神态的女子。她亦穿着黑衣,坐在昏暗的帐篷中,只有一张脸若隐若现。在她帐篷前排队等候的人也是最多,人群中不少人自称是她的熟客,之前算过很准,所以再来。
塔罗牌在白发女子的手中似乎就有了某种神奇的魔力。我忍不住开口问她,我下次再来庙街,会是何时?交通tips:
前往庙街夜市可在地铁佐敦站A出口转右,沿佐敦道前行,再右转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