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烟草公司为何反而欢迎烟草广告禁令(1)

心态放平了,事情就顺了 作者:张笑恒


每一个烟盒上都写着这样一句话——“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吸烟的人却是络绎不绝。为什么人人都知道吸烟的危害,偏偏还要不顾后果去吸烟呢?

我们对于明令禁止的东西总是充满了好奇。“不要动这个杯子”“不要看这样的书”“不要和那个人太亲近”……这些禁令被强调的次数越多,我们越想探究它们到底有什么秘密。这就是人们的逆反心理——越是严加禁止,越是摆出权威的姿态,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强。

希腊神话里,宙斯为了降灾于人间,就命火神制成了美女潘多拉,并送她一个盒子做嫁妆,一再告诫她“绝对不要打开”。

潘多拉来到人间后,对神秘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就忍不住打开了盒子,结果里面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向世间。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人一旦收到禁令,就会产生被束缚,失去自由,甚至不安的感觉。为了突破这种困境,人必然要受到遵循以快乐为原则的“本我”的控制,采取各种方式恢复自己失去的自由。于是,有些事情,越是被社会的规范所不容,人们就越是想尝试;越是被明令禁止,人们越是向往不已。

一个孩子在屋子里面打篮球,父亲威胁他说:“你要是敢把花瓶碰碎,你就要受到惩罚。”父亲一转身,花瓶就被篮球打碎了。

历史上的一些禁书,越是受到严厉的查封,越是被人们争相传阅,甚至传抄,结果这些禁书反而成了畅销书,越禁越畅销,怎么也禁不了,比如《红楼梦》《洛丽塔》,人们总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不能看的。

一个仅有很少高层参与的会议结束了,偷偷询问会议内容的人比比皆是,因为他们都很好奇,有什么事情是严禁自己知道的呢?

一对恋人的结合遭受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虽然两人并没有那么相爱,但是家人越是反对,这对恋人越是团结一心,坚持要在一起。

知道了人们的逆反心理,那么要达成肯定性的成果,有时候正面的劝说和诱导是没有作用的,而否定的禁令却可以实现我们的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