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金子还是要银子,欧洲的艰难抉择(2)

货币是个什么东西 作者:覃方


从这里开始,我们对货币的探索将不再是听故事那么简单,你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因为那些伟大的人们在黑暗中摸索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理论,没有一条可以被当做是既定的真理,其中多数理论在今天仍然饱受争议。记住这一点十分重要。

早期货币数量论单纯地强调货币与商品的供需反比原则,这一原则即狭义市场调节机制。如果从这一点上去观察,那么它的确是完美无瑕的,可图克的极力反对却不得不让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商品价格会随着货币总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但凡读过启蒙课程的人都知道的一点,问题从这里开始延伸。既然商品价格由货币供给所决定,那么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即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储存的货币总量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从供需原则上分析,流通中的货币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直接的,而储存货币总量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则是间接的,这亦可以被理解为是金融市场的决定性要素——预期。当储存的货币总量发生变化时,即使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并未改变,但商品价格必然会受到影响,这一现象在金属通货时期尤为突出。

当一国本位货币(主币)的存储总量或流通总量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辅币的持有目的就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原本存储的辅币可能会因此大量流入市场,也有可能发生相反的情况,即流通中的辅币会被大量存储起来。这种主币与辅币之间流通与存储总量的相对变化,是导致金属货币时代货币本位频繁更替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货币本位的转换上,狭义的货币自由主义①与狭义的货币集权主义②并不占据主导地位。1821年英国建立金本位制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一转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种综合性的市场机制所导致。这种综合性市场机制自17世纪以来长期影响着欧洲货币的铸造、流通及政策的制定,这种影响存在着非常清晰的逻辑,这里需要对其作出一个准确的阐述:

1.硬币铸造权的垄断与自由;

2.金银比价、金银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差价(即格雷欣法则所描述的问题,其对应的并不仅仅是复本位制,只是在复本位制下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3.银行是否对金融券的兑现存在义务。

从货币、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在上述三个问题上政府和国家完全是处于被动位置的。不论是流通中的货币还是被储存着的金银,都是市场机制的结果,货币的购买力也是由市场机制所决定,金融券的价值亦是如此。而政府只能在问题出现后,选择让它加剧恶化或是阻止它恶化,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想要阻止由货币引发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做到的,至少单纯依赖权力是无法达成预期效果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