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译者前言(1)

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第2版) 作者:(美)沃尔特·默奇


我在加拿大艾米莉·卡尔(Emily Carr)艺术学院学习电影时,曾选修詹妮弗·阿博特(Jennifer Abbott)女士的剪辑课。詹妮弗·阿博特是加拿大活跃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和剪辑师,经她联合执导并剪辑的著名独立纪录片《解构企业》(The Corporation,2003)获得过三十多项国际电影节大奖,但她的剪辑课除了发下三张纸让我们了解基本的剪辑术语外,并未教给学生任何具体的技巧,诸如“怎样处理动接动/ 动接静”、“怎样剪辑开门/ 关门”、“怎样剪对话戏”或者“怎样处理MV 中的声画对位”之类话题是闻所未闻。但正是在她的推荐下,我第一次读到沃尔特·默奇的这本薄薄的小书,认识到电影剪辑的独特魅力,由此开始对剪辑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默奇在电影剪辑领域的独特贡献有了深入了解。

2005年春天,沃尔特·默奇在温哥华西蒙菲沙大学的市中心校区做了一次为期两天的高级剪辑工作坊,我有机会参与并见到默奇先生本人,不但分享了他关于电影剪辑的知识、经验与无数真知灼见,也得以有幸与他本人面对面交谈。默奇先生非常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好莱坞圈内大腕的架子,他那学者般的睿智眼神和山羊胡子带给我的亲切感,竟让我想起儿时记忆中的外公,我就直接那么跟他说了,他笑了起来……当我得知此书已有韩文版却没有中文版时,即提出愿意完成中文翻译工作,默奇先生非常高兴,就留下了联络方式嘱我进一步沟通。后来经过我的艺术启蒙导师朱青生教授引荐,此书即被广西师大出版社列纳入翻译出版计划。机缘巧合,几个月后默奇先生再次从旧金山北上到温哥华,这次是为接受我的母校为他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他与夫人艾吉所下榻的饭店正好就在艺术学院附近,我得以专程回到学院所在的那个游人如织的美丽小岛,与他详谈有关翻译的具体事宜。不久后我应邀回国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电影系的工作,该系设在位于顺义的央美城市设计学院中,我在代授剪辑课程和辅导毕业创作的工作之余,即开始着手翻译, 却不料初稿译出来时,出版方有了一些变故,此事就一直被搁置下来,很遗憾。好在因为熟悉了默奇的许多工作,他的很多剪辑案例也是电影史上的经典,所以我常在教学中与年轻学子共同探讨分享。

2009年深秋,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与中国电影剪辑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电影发展高峰论坛(即“剪辑论坛”)上,我有幸聆听来自两岸三地第一线电影剪辑艺术家们的精彩演讲,亲见那些敬仰已久却一直隐身的名家在台上现身说法,深深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潜力激动不已。当时我挤在爆满的会场中,强烈感受到中国年轻电影人才涌动的激情和能量,这样的局面,跟电影技术的数字化潮流有关,也跟剪辑艺术家们长期巨大的贡献逐渐为主流意识所承认、所重视有关。在电影数字化的潮流下,电影剪辑的手工工艺特性渐渐退居二线,而剪辑的创造性影像的思维特性开始凸显出来。因此,近年来,在全球所有的重要电影作品中,剪辑师的名字都提到了片头字幕的重要位置,与明星、制片人、导演、 编剧、摄影等同处主创行列,不再被淹没在片尾演职人员名单的茫茫人海里,这无疑是整个电影工业对一直被遮蔽在幕后的剪辑艺术的力量和地位的高度肯定。2009年的“剪辑论坛”产生了一本文集《剪辑的力量》,亦是这种潮流的见证。那以后,中国电影的格局又有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好莱坞的强大入侵,国产电影在酝酿着起飞,各类票房神话开始出现,而今网络上的所谓“微电影”正方兴未艾,到处是投资电影的消息,有关电影方面的书籍也越来越多。

今年3 月,后浪出版公司的“电影学院”编辑部得知我有《眨眼之间》的翻译稿,竟赶在深夜来电商谈出版事宜,没想到被搁置七年的计划突然就变成了现实。应该说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晚了十年,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些年居然一直没有其他的人或机构来把这本精彩的小书引荐给中国读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