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改革开放—浙商独树一帜(5)

百年浙商 作者:毛祖棠


新式甬商,不负先辈

当人们对“温州模式”、“义乌模式”、“绍兴模式”等津津乐道之时,似乎有意无意地冷落了另一个创富群体——宁波商人。这是一个历史更为悠久、规模更为强大的身世显赫的商帮,它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民营轮船公司、机器制造厂……由此曾赢得孙中山先生“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的评价。就是这个似乎有意隐藏自己的现代商帮,所在城市宁波就有140余种工业产品成为全国销量“单打冠军”,辖下6个县(市)全部名列全国百强,城市经济结构竞争力全国第一;它既有由中小企业构成的140多个彰显“一地一品”特征的块状经济,也有25家跻身中国民企500强的大型企业。一大批新型企业家声名远扬,如丁磊、江南春、李如成、郑永刚、郑坚江、茅理翔、朱敏、沈国军……新一代甬商正在用实际行动续写“宁波帮”的历史辉煌。

仔细观察宁波,我们发现宁波经济发展的路径既不同于“温州模式”的全体民营战略,也不限于新“苏南模式”的两头在外之道,更不同于青岛经济中的国有成分独强的态势。当地在兼容“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同时,利用计划单列和副省级的行政优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宁波模式”——民营、集体、国有和外资互融的混合经济发展之路,而民营经济正是其中的生力军。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宁波的民营经济经历了萌生起步、鼓励发展、快速发展和稳步提高四个阶段,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补充地位”发展到“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和对外形象的代表者。除了石化、电力等垄断行业是国有企业外,宁波其他支柱行业几乎完全民营化,全市民营经济对宁波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70%;从经济总量看,宁波市民营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80%以上。

当代宁波商人之所以能延续“香火”,取得新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们自身具备的超前的市场观、精明的财富观、强烈的效率观。

以民企为主体的甬商,对于商机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总能够捕捉到他人视而不见的商机。哪怕在飞机、火车上,他们也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商机,并运用于商业当中。如杉杉集团创始人郑永刚决定进入服装领域,即是源于在火车上的一次“偶遇”。那一年,郑永刚在火车上看到一位年轻人穿着从外国带回的西装,觉得很不错。此前,中国也有西装。不过,大多款式陈旧、工艺落后,用的面料、里料也都较差,穿起来像坚硬的铠甲。而这位年轻人穿的西装,却柔软贴身,自然挺括,让人眼前一亮。郑永刚想:如果我们能做出这样的西装,销路一定好。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没想到一炮打响。1989年9月份,杉杉品牌一上市就受到欢迎。

而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在1994年上马空调项目时,也不被人看好。郑坚江却认准做空调有“钱途”,他的理由是:当时市场上优质空调不少,但价格大众化的却不多;低价空调不少,但质量过硬的也不多。这里就存在一个市场空白点,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往两个极端靠,优质平价的“民牌”空调却乏人开发。而后者,恰恰是消费者最欢迎、最需要的,这也正是奥克斯抢占市场的切入点。用优质和平价两件法宝去得民心、进民家、创“民牌”。今天的奥克斯,已跻身国内空调五强行列。

在当今世界制造业,流行着两句话:千万不要让中国人知道怎么做,中国人在做的千万不要再去做。中国企业争强好胜的精神和日益强大的竞争实力,在全球企业界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仅以中国的家电产业为例,无论是空调、冰箱,还是洗衣机、彩电,牢牢占据国内市场前5位的全都是中国品牌,国外品牌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并且这种骄人的地位,全都是从打破洋品牌垄断开始,从洋人手中毫不客气地把市场抢夺过来的。

而新甬商的表现,似乎尤显醒目:一根“敦煌”线、一支“贝发”笔、一把“长城”尺、一节“双鹿”电池、一只“韵升”八音盒、一台“海天”注塑机等均居全国首位,且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成为业内名副其实的“单打冠军”或“隐形冠军”。改革开放30年间,宁波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累计拥有233个中国驰名商标、61个中国名牌产品;在商业部重点扶持的出口名牌里,全国190个,宁波拥有20个,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如今,宁波已初步形成了优势知名品牌集群,并摘得了“中国品牌之都”桂冠。

支撑这些“隐形冠军”和知名品牌的,是强大的产业链。宁波商人既追求大生意、大规模、高利润,同时也盯准小买卖、小项目、小商品——只要有生意可做,则一概涉足。大钱要赚、小钱也要赚;别人不屑去做的,宁波人也愿去做。而且,往往就是从别人不太注意的小地方着手,去开创一番事业,这些都是宁波商人的精明之处。而当他们积蓄了资本后,就会把产品由小做大,最后从塑料小面盆到汽车外壳,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并且涉足地产、金融业,于是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牛。

今天,一个个产业集群已支撑起了宁波制造业的大厦。宁波的块状经济萌芽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在九十年代形成规模。发展到今天,全市已共拥有各类块状经济145块,占全省总数的30%;其中单体规模产值超亿元的有90多块,超5亿元的有10多块。这些以无数大大小小宁波民企组成的块状经济,总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因此,“块状经济”可谓是“宁波现象”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破解“宁波现象”的一把钥匙。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慈溪市的小家电、打火机、轴承,余姚市的小家电、灯具,宁海县的文具、手电筒,象山县的针织品、电工材料、海水产品,宁波鄞州区的服装、小家电、蔺草制品,奉化市的服装、齿轮,北仑区的文具、科技园区的电脑、通讯IT等产业。靠着“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这种“三小三大”的经济模式,宁波众多块状经济已足以辐射和影响全国乃至全球。举几个例子,比如余姚的电动工具,抢占了全国30%的市场;余姚市梁弄镇的灯具,销售额占到国内市场的40%,还被装到了天安门广场;余姚市陆埠镇的软管,年产量17万多公里,可绕地球4圈;北仑的书写工具,产能占全球的4%以上;大榭的钢套,为全国一半摩托车提供配件;慈溪的小家电,整机制造企业最多时高达两千余家、配套企业逾万家,拥有全国最大的饮水机、电熨斗、电吹风、双缸洗衣机、电源插座生产基地,成为与山东青岛、广东顺德齐名的家电重镇;而在鄞州区,共拥有300余家服装制造企业,4000多家服装加工、销售企业,年生产服装近7亿件,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中国人身穿由鄞州企业生产的服装……这些“产业链”式的产业集群,直接构成了其他区域所无法模仿或复制的产业竞争力,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亮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上述产业集群已“孵化”出了大批执行业牛耳的旗舰级企业和著名品牌,而且各相关企业间层次分明、优势互补。仍以宁波市鄞州区服装业为例,目前在区域内已形成以雅戈尔、杉杉、罗蒙为代表的第一梯队,这3家在业内五强中分居一、二、五位的企业,战略目标为争创国际一流服装品牌;太平鸟、培罗成、爱伊美、布利杰等中型企业组成第二梯队,主攻国内一流服装品牌;第三梯队是上千家星光闪烁的个体私营小企业,生产优质平价的大众化服饰。

对金钱嗅觉灵敏的甬商,已不满足于“国内无敌”,他们还要走出去“赚洋钱”,做进军国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领军人物。截止到2008年,宁波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8996家,对外贸易总额达到565.09亿美元,宁波创造的外贸顺差和一般贸易出口额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当前,直接与宁波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10多个;在每4个宁波人中,就有1人的就业与外贸息息相关;在政府的外向战略和主动降低门槛政策的引导下,宁波还连续多年成为全国参加境外展览最多的城市。宁波“中国出口名牌第一市”的地位,正是以宁波外贸的雄厚基础为依托的。

这正印证了一句话:有多大胸怀做多大的事业,有多少精明做成多大的事业。

宁波商人取得如此瞩目成就的一大保证,就是他们具备无可比拟的强烈的效率意识。与内地一些国企人浮于事现象不同的是,宁波民企十分强调“今日事、今日毕”,决策一旦形成便能进入高速、高效的行动,因而其雇员的工作饱和度自然较高。据了解,现在有不少宁波企业策划营销活动,头天晚上形成方案和下发通知,第二天一早就能在全国同步开展,而且丝毫不会走样。这种快速反应的决策机制、迅速行动的执行能力,成为其制胜市场的突出竞争力。

仍旧拿服装行业来说,宁波服装商人过去特别让人称道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办事效率:这些企业对市场反应迅速,没有大公司的迟缓病,如意大利或欧洲发布一个新的流行款式,第二天他们就可以拷贝进行大批量生产。为收集欧洲最新的服装款式,许多公司在意大利等国专门设立信息收集点,做到“三天出小样,五天成批量,七天上市场”。纷繁复杂的差异性使得其他地方难以拷贝,也难以竞争。

甬企还普遍极为重视效率提升。如雅戈尔投资1.2亿元,与中科院合资成立分公司启动并实施“雅戈尔数字化工程”,对整个集团的管理进行信息化调整,旨在借助管理工具提高效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无缝隙的连续工作方式。自该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库存量比过去下降了逾30%,节省的库存成本过亿元;繁复的订单处理及采购管理成为自动化,部门间的沟通亦得到改善;因人为错误所引起的损失减少了约20%;公司对订单的反应能力增强,生产周期也从过去的90天缩短至45天——“服装巨人”变得更加灵活。

做电表和空调起家的奥克斯集团,是比雅戈尔早3年实施ERP的宁波另一家大型民企,其老板就自称“对信息化工具上了瘾”。该公司迄今已投入近1.4亿元,建立起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系统。在第三方机构的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估数据中可以看到,其中ERP项目为企业创造了2.62亿的价值,PLM项目创造了2.1亿元的价值。据了解,在他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里,严格设定了每个人处理事务的流程和时限,并进行效率考核。近日该企业老总本人批阅文件延误了一天,也被系统自动罚款。再如,其每天要做哪些事,手机都会自动提示。老总的一切行动和日程安排,都是听时间的话。

信息化管理的拥趸者中,还包括大量宁波中小企业。如慈溪的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有2300多款产品,在成功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之后,管理人员只要点击鼠标,就能查看物流、财务、人力资源等模块的信息,生产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原料采购更为透明,产品库存减少,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据统计,慈溪目前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企业中的60%都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并从中尝到甜头。

甬商这样热衷于借助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确保效率最大化,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宁波制造业最明显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制造产品的原材料主要来自省外,制成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也在省外,这就决定了宁波企业信息化必须依赖电子商务的支持。扫描宁波各地的支柱性企业,从石化、能源、钢铁到服装、家电、仪表、汽车零配件,宁波企业大都从事制造业,所以宁波企业的信息化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业的信息化。

目前,宁波市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方面成绩显著,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中1万多家宁波企业进入信息化管理阶段、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独立的网站、2000多家外贸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寻找商机、1000多家企业实现移动办公和远程视频会议等移动信息化、50多家企业被评为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示范创建单位,入选中国信息化标杆企业的3家浙江企业全部在宁波,全市先后共有15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此外,宁波还是全国首批CAD应用工程重点示范城市和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优秀示范城市,也是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位居全国城市电子商务成熟度前10位……

宁波商人的优点比较突出——他们头脑灵活、长于思考、善于经营、富于机变,在激烈的商战中常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审时度势、灵活善变,遂成为矗立于中国商界的“常青树”;他们讲究诚实、重视信用、追求质量、擅造品牌,因而在经营中能不断制胜。不仅如此,宁波商人还能做到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寻找和克服自身缺点,这也是他们走向世界、激扬“宁波活力”的基本保证。

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宁波商人在外地打拼的很多,尤其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据了解,在长三角,80%以上的甬商企业都在做商贸流通、中介服务、餐饮、房产开发等“三产”和建筑生意,而且大都成为该行业在当地的佼佼者。

上海是宁波人打拼的天堂,目前有300多万宁波人在此闯天下,主要集中在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服装销售业、出租车、绿化等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在上海,有许多著名建筑都有着宁波人的贡献。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标志性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地桩就由宁波企业“龙元建设”打造;同样位于陆家嘴金融区的上海银行大厦由仲盛集团(宁波镇海人叶立培创立)投资兴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也有宁波企业的贡献。另外,贯通上海市区的主动脉延安路高架也是由在沪施工的宁波宏润建筑公司建设的。

上海无疑成了甬商除宁波之外的又一福地。与他们的前辈比较起来,新生代的上海甬商有自己的新特点:一是知识结构和经历不一样。今天宁波人来到上海发展,许多都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或者已拥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而老宁波帮出道时都是十几岁的学童,文化程度有限,更不用说人生经历,在这点上,新生代宁波商人有优势。二是来上海的目的也不一样。老宁波帮在上海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实际上他们刚来上海时,还只是为了谋生,但现在的新生代宁波商团,比如杉杉等,他们在宁波本身就已有了相当基础。这些企业家来上海发展,早已超越谋生这个层次,是为了让企业和自身得到更好发展而实施战略转移。

尽管新生代宁波帮已在上海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新生代也有新优势,但和宁波商团在上海历史最高峰时期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教授就认为,宁波商团再创往日那种辉煌已不可能。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不管是改革开放前还是后,上海的经济一直是政府主导型的,宁波商人在上海可能取得一定成就,但要完全恢复解放前的辉煌,应该不可能”。正因为上海目前的经济结构,国有经济还是占优势,大概占60%到70%的比例,宁波商人要再创造上海1/3以上的经济总量,完全不可能,但宁波人在上海的非公经济中占据1/3以上的份额,还是大有希望的。

其实不必在新老甬商之间分个高下,新一代甬商身上永远流淌着老一辈人的血液,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才是真正的目的。当代宁波商人也有自己的短板,受家族化的影响比较严重,甬商发展目前还面临着地域性的限制和障碍,如何让企业外迁、实行梯度转移是近期甬商需要认真思考的一大问题。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新一代甬商的发展才能做到顺风顺水,取得更大的成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