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典范时代(13)

国家竞争优势(上) 作者:(美)迈克尔·波特


“产品周期”概念是一个动态的理论,认为国内市场会影响产品的创新。不过,对国家竞争力而言,这个说法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弗农本人也承认,美国现在已不再是先进产品的市场支柱,连过去是否称得上也有疑义。更根本的问题是:为什么企业能在特定国家发展特定的新产业?假如几个国家同时出现需求(这种现象在今日很普遍),情况又是如何?为什么一个技术落后或内需市场不大的国家,反而能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角?为什么一些国家的产业能持续领先创新,而不是随着技术标准化就不再风光?为什么有些国家的企业能在一个产业上维持竞争优势,其他则不然?

最后,新兴的贸易理论则是根据跨国企业的兴起而发。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只在出口,更在海外投资,它们的崛起显示贸易不再是国际竞争的唯一形式。跨国企业到许多国家制造产品并销售,结合各地贸易形势而分散制造。最近的评估显示,跨国企业与它海外子公司之间的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量中相当高的比重,发达国家相当多的进口来自它所属跨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因此,评估一个国家的产业优势,已不限于它的生产出口,而是跨国企业是否以母国作为发展基地,例如,在欧洲及其他地区广设分公司的IBM、DEC、惠普以及其他美国公司。

这种跨国企业状态反映了企业朝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它与天然资源的多寡无关,最常出现在重视产品差异与研发密集的产业。在这类产业中,成功企业的技术与经验通常也可以出口,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可以制造生产,因此常被称为无国界的企业。

事实上,跨国企业已经是产业成功之路上不可缺少的踏脚石。然而,过去对跨国企业的研究,偏离了主要的问题。因为能在特定领域或产业上独领风骚的跨国企业通常由母国的总公司发动,所以我们应该问的是:跨国企业如何在特定国家的特定产业发展独特的技术与经验?为什么有些国家的跨国企业能建立并维持竞争优势,其他则不行?

为什么他们能,我们不能

为什么有些企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决定条件在于企业所处的国家能否在特定领域中创造或保持比较优势,这也就是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

产业的国际化与跨国企业的形成,看起来好像与国家影响力背道而驰。乍看之下,企业似乎超越了国家,国家在企业国际竞争优势上的角色似乎越来越弱。然而,我们研究的结论却与这种观点相反。一些较早的例子显示,一些特定产业或产业环节有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的趋势,竞争优势也可以持续数十年。因此,只要所在国家能提供企业竞争的优势,来自各个国家的企业再形成策略联盟,终将成为国际上的盟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