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新儒家青年(5)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作者:(美)陶涵


英、法、德、俄全在中国境内取得特殊权益或租界及租借地。美国西部爆发反华暴动,美国国会通过立法,禁止华人移民。接下来,脱离封建孤立状态仅只四十年的日本,也加入掠夺行列。经过一场短短的战争,它强迫中国付出巨额赔偿,并且“永久”割让台湾。中国人大吃一惊,文化抄袭自中国的“倭寇”而今竟也拥有可与欧洲列强媲美的现代化海军和陆军。即使最食古不化的大臣也感到势必需要激烈改革,可是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和清廷却弹压了光绪皇帝发起的“百日维新”。

一八八七年,亦即蒋介石出生那一年,在香港学医的二十一岁青年孙逸仙,开始萌发建立现代、民主中国的理想。孙逸仙幼时曾与大哥住在夏威夷,一八九二年从医学院毕业,但两年之后决定全身心投入推翻满清的革命事业。他的第一次广州起义很快失败,孙逸仙逃亡出国,辗转来到日本。在日本他得到了日本自由派及激进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他们预见到中、日应携手对抗西方。孙也认为日本是中国理所当然的盟友。

当一九○○年中国上演一场爱国但又荒谬的血腥仇外运动,造成中国最屈辱的一段历史时,蒋是个十三岁的少年。义和团矢志消灭在华所有洋人及信奉基督教的华人,他们不分男女老幼残暴地杀害数千名教徒以及数百名外国传教士。慈禧太后忌惮义和团,但更恨洋人;义和团初期的成功也使她相信了他们具有刀枪不入的神奇力量,因此支持他们“扶清灭洋”。

但是,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一支八国联军轻易地击败义和团和清朝军队,并及时打到北京,救了数千名教徒和洋人。八国联军同时也展开了奸杀掳掠行径,并逼迫中国赔偿数额高得令人惊诧的大把银子——大约等于二○○二年币值的五十亿美元,还强迫中国同意不在沿海设防。

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最蒙昧的大臣、清廷以及不识字的大众,现在都了解到西方与日本不只军事上比中国强,在科学、技术、医学、教育、公共服务乃至生活水平上都遥遥领先中国。紫禁城颁发一系列谕令,建立推广数学、工程和现代科学的公立学校新体系。可是,改革的步子慢得出奇,令人痛苦。

此时,日本和俄国已经觊觎中国东三省(西方人称之为“满洲”)。满人这片广袤的老家,面积约为大不列颠的四倍半,矿产丰富;虽然朝廷有令禁止汉人移入,东三省的汉人人数早已超过满人。一九○五年,日、俄双方在东三省爆发战争。五月间,东乡平八郎大将率领的日本海军舰队,歼灭俄国由波罗的海调来参战的大型舰队。

对于消息灵通的中国人而言,日本能击败欧洲大国是个令人鼓舞的大事,这也可能是触动蒋介石决心投笔从戎,立志做革命党而不是去保卫清廷的主要原因。一九○三年二月,他转入宁波箭金学堂。毛福梅陪读,但几个月后,蒋嫌她土里土气,打发她回溪口侍候婆婆。

一九○六年二月,蒋显然是仰慕既是新儒家又不守旧的老师顾清廉之名,决定再转回奉化龙津学堂。顾鼓励这个新学生研读王阳明(浙江人,一四七二至一五二九年)、曾国藩(湖南人,一八一一至一八七二年)的著作。王阳明主张能自知,才能有道德实践,知而能行,道德才有意义。但是,身为“儒绅”,他也强调正直、诚实、忠诚。王阳明的哲学似乎颇能引起青年蒋介石的共鸣。董显光是龙津学堂老师,宿舍恰与蒋同一层楼;他记得这个十八岁的学生每天早起,在寝室前走廊上立正半小时,抿紧双唇,眼神坚定,双臂抱胸,全神贯注在他的目标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