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军开始炮轰南京城之际,蒋又拍发急电给斯大林,表明他衷心希望苏联能果敢派兵。可是,斯大林十二月五日的复电却也符合逻辑地说,如果苏联助中国打日本,此时西方国家怕布尔什维克犹胜于怕纳粹,就会把日本当成受害人。蒋读这封复电时,炮火正打在附近。天空中,绘上中国空军记号的苏联制飞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首次和日本交锋。
南京守军在委员长领导、蒋夫人也在场之下,奋战三个星期。蒋氏夫妇后来在十二月七日飞离已经残破的首都,前往庐山。两天后,日军猛攻古城若干城门,中方虽勇敢作战,但已渐不支。两度背叛蒋委员长的前湖南军阀唐生智,自告奋勇担任守城司令官,拒绝向日本投降。但是,十二月十二日,手下三个师只剩两个师,防线也崩溃,他只好下达突围命令。
这下子局势大乱。有些部队为了抢船渡江,落水淹死;也有些部队争先恐后抢着从日军尚未占领的某一城门逃命,践踏致命。唐生智本人则在夜里搭上一艘烧煤的船艇逃亡,此时长江江面上军民争相利用各种工具逃命,古城也笼罩在大火之中。七万名士兵阵亡,中方伤亡率犹高过在上海的伤亡率。但是,这还不是最惨的一幕。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中旬进行到次年二月中旬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万名中国人,也有人说高达三十万人,遭到最惨无人道的方法杀害,活埋、开膛剖腹、斩首、尖竹穿杀婴童、强奸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说这场大屠杀的暴行旨在恫吓中国人,它的效果却适得其反。中国百姓同仇敌忾的精神全被激发起来,更加支持抗战到底。
南京沦陷之后,蒋介石发表一份文告,足可媲美二十一个月之后丘吉尔的告英国同胞书。蒋氏说:“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晓然于敌人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
南京大屠杀消息传遍全国之后,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抢在日军推进之前展开大逃亡。全国各地冒出难民营,陷入大混乱,但是在难民本身的勇气与智谋、沿路地方民众的协助、地方政府(有时军方也参与)的努力之下,绝大部分熬过难关。同时,数以千计的邮轮、渔船、牛车、推车载着各种家当,从大学图书到大型机械工具,也往广西、云南、重庆等大后方疏散。蒋介石指派他的奉化同乡、牛津毕业生俞大维主持此一疏散行动。此外,数千箱原本已由北平运到南京的故宫古物,也经由船只运到长江三峡,再转到木筏,由岸边纤夫以粗绳拉着,穿过急流、溯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