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26)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作者:(美)陶涵


蒋对魏菲尔生气,也对英国的能力和耐力感到不安,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盟国在缅甸军事地位快速恶化给予支持。三十多位飞虎队飞行员声称,他们一连十个星期在仰光上空击落日机两百一十七架,可能也摧毁另外四十三架。这些兴奋的飞行员过去从未打过仗;即使真正的成绩只有他们声称的一半,也是了不得的表现。

魏菲尔很快就明白他的确需要中国人助阵,紧急向重庆求援。蒋立刻命令国军第五军、第六军和六十六军开拔。这批部队具备一般国军没有的优势——拥有卡车,几星期内就进驻仰光北边近二百五十公里的同古(Toungoo)镇。

同时,罗斯福在除夕发电报给蒋,表示他已取得西方盟国同意,提名蒋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蒋感谢罗斯福此一提名,要求罗斯福派一名能干的美国高级将官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蒋说,这个人选不必一定是亚洲专家或中国专家,只要他“有工作热忱、性格良善和能力”就行。蒋提议,受命担任此职位的美军将领将获得对缅甸中国部队的“执行控制”。但是,他也强调此人必须向他报告。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推荐他最亲近的好友史迪威(Joseph W·Stilwell)出任这个职务。史迪威在一九四○年成为中将师长,次年突然跃升为军团司令。珍珠港事件前六个月,他被提名为美国陆军最佳军团司令。史迪威会见史汀生部长时表示,此行任务成功与否端视蒋介石是否肯把部分国军交给美国人指挥。史汀生向他担保说,蒋本人就是这么提议的。两天后,史迪威和马歇尔见面,又提及只要他获得“指挥权”——他在日记里特别用大写字体标出这个词,在中国成功的机会很大。

史迪威,西点军校毕业,曾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在中国任职,能通中文,公认是美军里的中国专家。绰号“酸醋乔”(Vinegar Joe)的史迪威,身材瘦削、鹰钩鼻、言辞刻薄。尽管和蒋一样块头不大,他却是强悍的将领,以直言不讳自豪。他和委员长一样也是行动派,相信意志力和人的精力可以改变世界。

在西方记者和他的军中同僚眼中,史迪威的态度令人耳目一新,但却导致他过度简化复杂的问题,低估蒋介石、毛泽东这类人性格上的细腻度。他可以热情、大方,但是在评断别人时却“严厉无情”,甚至是恶毒。

尽管政治观点保守,史迪威和许多美国观察家一样,深受斯诺、伊罗生等同情中共的作家之影响。他相信毛泽东及其追随者只是想要“依合理的条件取得土地所有权”。他也深信“中国人没有成为共产党的性格特质”,因此中国共产党实际上不是个马列主义政党。反过来,史迪威却认为蒋介石是个残暴、无思想的独裁者,没有宗旨目标,“一事无成”。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之前,在全球经济大萧条之中,中国又深陷内战,蒋花了极大精力和资源,以德国器材、训练和武器打造现代化部队和国防工业——全由中国自费供应;他又采取其他措施,如禁止在沿海地区建造新工厂,为即将来临的战争作准备。可是,当时担任美国驻华陆军武官的史迪威却报告说,以准备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而言,蒋“毫无意愿做任何事,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准备迎战一个第一流的大国”。史迪威心目中,蒋根本没有价值,没有治国技能,没有将才,除了为个人集权,对中国现代化和福祉毫无兴趣;没有爱国、勇气、忠诚、责任心、荣誉感等等值得称道的人性特质,也缺乏学术或文化兴趣。对史迪威来讲,生命是黑白分明,没有什么细微差异这回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