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转战零售领域放豪言,“让中关村电脑城消失”
2001年,中关村苏州街银丰大厦,刘强东的第一家零售店正式开张,店员两名,主要销售高端声卡、键盘、鼠标等毛利较高的电脑外设产品。刘强东和他的团队开始逐步摸索如何做好零售,他们从分析顾客的行为开始着手。根据男客户进店大部分向左走,而女客户向右走的行为习惯,他们将男性需求大的商品调整到左边,而女性需求量大的商品则摆在了右边。
另外,要做好零售,店里导购员的促销方式也要转变,代理是走量,导购员考虑的是20台、50台能返点多少,该采用怎样不同的价格策略。而零售则是一个苦活,需要一台一台去卖,如何吸引每一个客户到店里买东西,如何提高专业化程度和服务附加值,是做零售需要考虑的问题,两者的商业文化可谓大相径庭。
思维习惯的转变是很困难的,刘强东用了5个月的时间才让自己和员工从做代理的思路转到做零售。值得庆幸的是,刘强东做的第一家店就赢利了,然后,京东开始扩张,开设第二、第三家店,门店数量达到6家后,开店提速,最多时京东1个月开3家。
后来京东甚至把门店开到了沈阳。刘强东曾和当地的合作伙伴说:“京东要做全国性的连锁店,像国美一样,在全国开1000家ITSmallShop,让中关村电脑城消失。”这样的豪言当然有自壮声色的意味,但刘强东当时已经确信电脑城这种集贸市场式的渠道必然会走向衰落。他认为,从集贸市场、大型卖场到连锁经营是全球商业模式升级的发展路径,后一种模式替代前一种模式,都使效率和成本更具竞争力。
从第一家店起,刘强东就非常注意细节管理,并形成了独特的京东管理文化的雏形。比如京东内部规定:店面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情况下才可以开灯;纸箱必须由专人负责回收,再定期卖出去,变成钱。这种对成本近乎苛刻的控制在中关村并不多见。
另外,每天早晨,店里所有人要开半小时早会。每周,所有店长在一起“头脑风暴”四个小时,鸡毛蒜皮什么事儿都可以说,甚至有客户带来一只狗,在哪儿拉了屎都要说,以便今后有所防范。
2002年,京东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磁产品零售商,成为Maxell、TDK、威宝、三菱等品牌的区域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