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战时内阁的问题(1)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2:晦暗不明的战争 作者:(英)温斯顿·丘吉尔


第四章 战时内阁的问题

我们每天的例会——为英国建立一支拥有五十五个师的军队——我们的重炮——我9月10日致首相的信——9月10日给军需大臣的信及其复信——需要一个海运部——我9月15日致首相的信——他9月16日的复信——关于军火与人力的其他信件——我9月24日给财政大臣的信——节约运动——探求一个海军攻势——波罗的海——“凯瑟琳女皇”计划——强行打通进入波罗的海的航道的计划——技术和战术的各个方面——战利品——第一海务大臣的意见——科克勋爵的任命——计划的进展——空军的否决——新的造舰计划——巡洋舰——驱逐舰——数量与体积——长期与短期的政策——加速计划的实施——需要防空战斗舰分队——“皇家君主”号级的军舰的浪费——我设立我自己的统计处战时内阁及其额外的阁员,会同海陆空三军参谋长和若干秘书,于9月4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此后我们每天开会,有时一天两次。我想不起任何时期有过这样热的天气——我穿了一件黑色羊驼毛上衣,里面只有一件亚麻布衬衫。这真正是希特勒侵犯波兰时所需要的气候。波兰人在防御计划中指望依靠的几条大河,几乎在每个地方都能涉水而过,而且地面坚硬结实,坦克和各种车辆都可以往来。每天早晨,帝国总参谋长艾恩赛德将军都站在地图面前,提出长篇的报告和评价,不久,我们心中都明白波兰的抵抗必将迅速地被粉碎。我每天就海军部方面的情况向内阁提出报告,内容通常是关于被德国潜艇击沉的英国商船清单。拥有四个师兵力的英国远征军开始向法国移动,空军部因为不准轰炸德国的军事目标而感到遗憾。在其他方面,所处理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关于国内防务的,当然,在外交方面也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尤其是关于苏联和意大利的态度以及在巴尔干半岛应采取的政策。

最重要的步骤,是设立地面部队委员会,由当时的掌玺大臣塞缪尔·霍尔爵士任主席,其任务是,就我们应该建立的军队的规模和组织,向战时内阁提供意见。我是这个小型机构的委员,这个机构在内政部开会。仅仅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听取了将领们的意见以后,我们就一致同意应该立即开始建立一个拥有五十五个师的军队,同时并应立即设立各种军火制造厂,各种工厂,以及为支持军队作战所必需的各种军需供应。当时希望到第十八个月时,上述计划的三分之二,即一个相当庞大的军队,已经派往法国,或者至少亦要能够适于作战。在这方面,塞缪尔·霍尔爵士很有眼光,并积极进行一切活动,我始终支持着他。另一方面,空军部担心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及其供应,会过多地占用我们的技术工人和人力,以致影响他们执行为在两三年内建立一支强大无比的、占绝对优势的空军而制定的庞大计划。首相深受金斯利·伍德爵士论证的影响,对于要同意建立如此庞大的军队,以及因此而必需的种种条件,感到踌躇不决。战时内阁为了这个问题,意见发生分歧,直到一个多星期以后,才作出决定,同意采纳地面部队委员会关于建立一个拥有五十五个师的军队的意见,或者不如说是同意了这个目标。

我觉得我既然是战时内阁的一员,就必须采取全局观点,因此始终把我自己主管部门的需要放在服从主要计划的位置。我热切希望建立一个能和首相取得一致立场的广泛基础,并且也渴望能将我在以前曾经身临其境的这个领域中所积累的知识提供给他利用;在他的善意的鼓励下,我在各种问题发生时,先后写了不少信给他。我不愿在内阁会议中和他发生争执,而一直宁愿以书面提出意见。差不多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的意见都能一致,虽然最初他给我的印象是他对我颇具戒心,但我很高兴地说,随着时光日复一日地过去,他对我的信任和善意似乎日益增加。他的传记作者,曾对这一点加以证明。此外,我也写信给战时内阁的其他阁员,以及在部务或其他事务方面与我有交往的其他大臣。战时内阁很少单独开会,往往总有秘书或军事专家列席,因而它的工作不免受到妨碍。战时内阁是一个认真而有效的机构。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任务,紧密地团结一致,彼此间自由讨论,不拘形式,也不做记录。这方面的好处确实很大。这类会议,对于正式会议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在正式会议上,一切事务得到处理,决议予以记录,作为行动的准绳。这两种程序,在处理极其困难的事务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上次大战期间担任军需大臣时,曾造了大量的重炮,我对于它们的下落,极为关切。这类武器,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制成,但不论为了防守或进攻,一支军队如有大量的重炮可以利用,则有很大的帮助。我记得劳合·乔治先生在1915年和陆军部发生的争执,而且也记得,由于要建立一个能占优势的极重炮队的问题而引起的种种政治骚动,以及嗣后发生的事件如何证明了他的见解的正确。陆地战争的性质,在八个月以后,即在1940年间终于显示出来时,事实证明是和1914至1918年间的陆地战争截然不同的。但以后可以看到,这些大炮在本土防务方面,却满足了重大的需要。我在这时,想起了这个埋藏着的宝库。如果我们把它忘却了,那真是太蠢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