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河流永不停息,倏忽而过,转眼,今年已是2011年,我也36岁了。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无暇喘息,一刻不停、一步不放松地跋涉在围棋这条路上。人们习惯把那些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读书上,对周围事物一概不闻不问的傻乎乎的人戏称为“书痴”。而我除了围棋之外,别的东西也是一概不知,这样的话,我大概可以被称为“棋痴”了。
在“围棋”这条路上前行,那些带着“最早”、“最强”、“最高”等夸张修饰语的名誉,以及众人对我的关心和期待如雪花般纷纷向我投来。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我通过这些得到的物质乃至精神上的种种实惠。可我想说的是,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够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做,并且能够做得好的事情,这本身才是最高的封赏,对此,我的内心充满感激,真的深深感谢那些流淌过的岁月。
最近几年我的事业进入了瓶颈期,有的人看到我那委靡的布阵气势,摇摇头说:“李昌镐已经走过了事业的顶峰,开始走下坡路了。”对此,我不置可否。我只想在这里做个假设,如果我的职业是个推销员,那么在36岁这个年纪,肯定会听到许多人叫我“年轻人”。然而围棋不是销售,在这个要不断角逐胜负的世界,青春岁月更如白驹过隙,二十几岁精神和身体的顶峰时期会转瞬即逝,这确实是让人无可奈何。但是,作为一个平日端坐在围棋盘前面,投入大量时间研究战术,不时陷入长考的棋手,在面对人们的质疑时,我想在此回应一句,那就是:我人生的大局现在正进入转折点。从儿时便谙熟“不得贪胜”的棋谚,此时在我脑海中变得深刻了起来。
我坚信:胜负并不是围棋的全部,在超越胜负的上一层,蕴藏着至高无上的价值。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我开始思考着:如何通过自己能够做到的,哪怕只是一小步的实践来促进围棋这项运动的大众化。现在围棋普及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围棋的特点决定了下围棋需要很多时间和深刻的思考,而这是现在的孩子们所不能忍受的,他们更喜欢有直接感官刺激的电脑游戏。所以围棋的冷板凳有越坐越冷的趋势。然而我们仍有希望,希望的火星也不断在闪耀,比如在以欧洲为代表的其他文化圈,围棋热正在逐步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