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薰哥一起回到酒店后,我们两人一直对弈到很晚,一边下棋一边说谈,哥哥一边谈我不久前输给安官旭教练的棋一边逗我。
“我在这里每个月都会看《围棋月刊》,听说昌镐你不久前输给了业余棋手。”
“虽然是业余棋手,但是水平非常高。”
“话虽这么说,但是职业棋手输给业余棋手像话吗?”
事实上安教练的水平不比职业棋手差。尽管职业棋手输给业余棋手是一件让人不好意思的事情,但是后来安教练也成功地成为了职业棋手,也算是帮我挽回了点面子。
这时候在我身上发生了这样的规律性,那就是我能战胜顶尖级的职业棋手们,但是一遇到中间级棋手或外国棋手我就会意外地输掉。在韩国,入段初期以疾速上升一段时间后,在重要的关口连续败给了卢英师教练,并且被吴圭哲、朴英灿教练等抓住机会拉下了马。
后来,我和在IBM早期公开赛上让我败下阵来的小松六段于1990年举行的“韩日新艺旋风战”第二轮比赛上相遇,并再一次输掉了比赛,我登上国内棋坛的顶峰之后还多次败给了日本和中国的中间级强手。
有的人曾这样嘲笑过:“因为李昌镐只研究了最强者们的围棋,只能对付强者们”,事实上,上面所说的这些失败并不是只有这么单纯的原因。有几个围棋新闻工作者对我做过类似的诊断,说:“这是对陌生对手的强迫感。”
客观上,单纯从战斗力来衡量,明明可以轻取的对手我却往往输给他们。这难道不是有实力以外的原因吗?那就是我对陌生对手们产生的一种强迫感。
当然,话不能完全这么说,谁遇到陌生的对手都会觉得不适应,这是事实。如果是第一次遇到的对手谁都可以说互相不熟悉,但是顶级的棋手们的棋谱平时练习得比较多,所以可以说相对更加熟悉一些。反而对我而言,说不定和徐奉洙教练这样的人下棋会觉得更舒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