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残酷的实战课堂(1)

不得贪胜 作者:(韩)李昌镐


1988年我以75胜10败的胜率(88.24%)、最多优胜(75胜)、最多对局数(85局)、最多连胜(25局),将4项记录收入囊中,并且登上了挑战赛的舞台。其中,我成功进入了包括最高位战和霸王战在内的6个棋战的决赛圈,并被选为MVP(最有价值棋手)。那个时候我所创下的记录,到现在仍然没有被打破。

有人说这真是很奇异:棋风显得木讷迟钝的人,在朝着围棋最顶峰攀登的路上却走得比谁都快。这真是足够奇怪的。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韩国围棋界的力量是比较薄弱的。

1988年12月,圣诞节的前一天,人生的第一场师徒对决拉开了序幕。“绝对强者曹薰铉和14岁的弟子李昌镐之间的围棋之战究竟会怎样进行呢?”对于这场争锋,比起胜负结果,人们似乎更乐于窥视这寓居于同一屋檐下的师徒二人,在围棋盘上你死我活相争时的心态。而大部分棋迷对于这场比赛的看法是:李昌镐还没有超越老师的能力。

对局那天早上,我和老师并排坐着师母开的那辆白色轿车到达了棋院。而在对局开始之前,老师喝着咖啡,抽着他那特有的细长玫瑰香烟并和围在四周的人们交谈。而我呢,坐在老师对面,低着头,保持安静。

师徒对决对于老师和我来说都是充满负担的一件事情。一直沉默不语静坐一旁的我自不必说,老师虽然一直面带灿烂微笑,不时和周围人们谈东说西,但是内心深处却并不如表现出来的那般自在,这种与弟子相争的公开赛,对他来说更是十分沉重。

这场对局是我们师徒的第一次对决。整场比赛给我留下的记忆是“后背满是凉汗,内心充满不安”。而老师虽然心中充满抗拒感和不安,但表面上一副淡然之态,而之后老师说的话,却又让我吃了一惊。

一本围棋杂志采访老师的时候,他如是说:“这种和弟子一起较量的比赛真是沉重得很啊。周围人们的视线给我很多压力……但是,我在心中却想着,快点忘掉这些外界的干扰,好好地下一局棋吧。我当时是这样对自己说的。”看到老师的这些话,我感到,其实老师与我相比,感到的是另一重压力。

但是我总感觉老师并没有把我当做是他的对手。他只不过是心中充满对弟子的赞赏,怀着这种心情来和我下一盘围棋。比起和对手的争战,老师当时心里想的似乎是“通过实战直接来教他几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