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5 新生产者(7)

长尾理论 作者:(美)克里斯·安德森


后来,个人的努力逐渐演化成了更大范围的团队合作,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后。18世纪后期,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几位成员开始将工业界的科学管理和装配线原理用于百科全书的编写,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成就。出版于1788~1797年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版共有18卷,加上两卷附录,共达16 000页以上。一组组专家应招加入学术文章的创作阵营,服从一个经理的统一指挥,遵照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工作。

现在,威尔士发明了第三种模式:开放式的集思广益。维基百科全书的创作者不是某一个聪明的家伙,也不是一群精心挑选出来的聪明家伙,而是成千上万的各色人等-既有真正的专家,也有纯为兴趣而来的旁观者,还有一大批志愿管理员分管不同条目,天天监督它们的改进。按威尔士的逻辑推算,5万个自告奋勇的维基创作者就等于一个老普林尼。

就像作家丹尼尔·平克(Daniel H. Pink)所写:“维基百科全书没有标榜权威二字,而是依赖于极度的分散化和自我组织。这是一种最纯粹的开放。大多数百科全书在印上纸面的那一刻便开始陈旧。然而,只需加上维基软件和某些热情的助手,你就能得到一部自我完善、近乎永生的百科全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模式创造了一种灵活、迅捷、稳固、自由的产品。”

2001年的时候,这种理念似乎还是荒唐的。但到2005年,这项非营利事业已经贡献了地球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全书有出自2万多人之手的100余万篇英文文章(远胜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8万篇和《微软电子百科全书》的4 500篇),再加上75种其他语言(包括世界语和库尔德语)的内容,维基的文章总数超过了350万篇。

要想对维基百科全书做一份贡献,你只需要一个互联网接口:书上的每一个条目都有一个“编辑本页”的按钮,所有人都可以点击进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某方面的专家,而维基百科全书的魅力就在于内容的极度丰富: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主题找不到相应的条目。这与《不列颠百科全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你费尽力气翻开这本大部头,却没有找到你想看的条目或是看到了一个有缺陷的条目,除了挥挥拳头骂几句或是给编辑写封信(别指望得到回信)之外你还能做些什么?但是对维基来说,你可以修订一个条目或是自己创作它。从消极愤怒向积极参与的转变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不妨借用一下那个有关天气的老笑话:每个人都在抱怨百科全书,但现在你可以做点什么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