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可做与不可做的思考——是否适应了天时。
1)珍惜外部的机会——机不可失,全球、国家倡导的项目领域,如清洁能源开发、光伏发电。
2)百姓的愿望、呼声。
3)区域规划、指导,竞争状况。
4)是否符合政策。
5)是否符合民众、消费者的需求演变趋势:短缺经济、基本小康、丰衣足食、服务经济、体验经济……
(2)能做与不能做的思考——是否利用了地利。
1)组织的资源和实力。
2)资源的稀缺与充裕性陷阱。
3)约束组织的人力资源。
4)资金筹集。
5)经济区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6)竞争的对手与合作。
7)项目会不会有特色。
(3)该做与不该做的思考——是否利用了地利。
1)政府和领导者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2)发展经济,施之有道,道在人心。
3)道德的约束,民众的口碑。
4)法律的制约,项目的门槛。
5)社会责任,长期利益的保证。
6)项目能不能体现政府的执政为民。
7)形成足够的特色、品牌基础。
(4)对想做与不想做的考虑——是否符合了人和。
1)组织的发展战略规划。
2)决策者的道德取向、追求、决策偏好。
3)在项目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干扰下冷静思考。
4)项目能不能为组织带来实质性帮助。
5)是否有想为人先、先行先试、数一数二的思想。
(5)对敢做与不敢做的考虑——是否符合了人和。
1)为什么我们总是比人家差一步。
2)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精神与风范。
3)魄力与直觉。
4)胆识与奋斗。
5)无私与自我牺牲精神。
6)团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
以上各方面因素想到了,工作做到了,就可以帮助我们“做正确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