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学学银行的赚钱方法(3)

快乐理财的方法 作者:韩瑾


其三,注重信誉,相信信用招财。用《三字经》中的“守谨信”描述银行家们经营行为的特征,最恰当不过了。有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证实,在种类众多的金融企业中,银行的公众信任度最高。公众在选择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时,更愿意选择银行产品,或者有银行信誉保证的产品。分析原因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交易活动中,无论是个人之间的交易往来,还是企业之间的交易往来,信用交易的占比越来越大,交易双方的信誉成为影响交易双方是否愿意成交的重要因素。银行家们洞察到这种心理因素对人们的经济行为的影响,并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可以证实这种观点的实例是:一方面,银行向公众承诺“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到期后银行会按照约定分毫不差地支付本金和利息;而另一方面,银行会强调不承诺“理财产品”的本金和利息,虽然在通常情况下,银行有足够的实力支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险推销公司人员在交易之初会承诺各种赔偿,而在真正赔偿发生时,却以各种名目逃脱赔偿责任。

在经济学原理中,信誉和信用是有价值的。但信用价值不是通过直接买卖“信用”来实现的。它是隐性的,附属于资金市场交易得以体现。一个例证是,千家万户愿意把家庭结余的几百元、几千元非常放心地存入像工商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原因只是因为,百姓心里非常清楚,只要储户提出提款要求,这类商业银行会连本带息、分文不少地还给储户。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信誉,工商银行才能在2010年末,通过千家万户的汇集几百元、几千元的小金额存款,实现了11.14万亿元的存款规模;并在这个基础上,向企业发放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元贷款。从而通过利差换取利润。

另一个例证是,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到2012年,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由于世界经济整体低迷,市场需求下降。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急需贷款资金支持。政府也再三强调和要求商业银行向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但是,四年过去了,收效甚微。是银行家们太冷血、没有同情心?还是他们过于自私,只想赚大钱,看不上小企业?

如果找一个机会与银行的职员们聊一聊关于此事的观点,职员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是没有钱,是不敢放呀!”有一位支行的行长向一家外地的企业发放了4千万元贷款,到了还款日只收到了1千万元,几次催讨无果。这位50多岁的行长不得不每天自驾车去催讨,半个月下来,员工们发现,他的头发已经白去了一半。

银行为什么也会有如此大的压力?这是一份保护存款人资金安全的责任感和信用承诺。假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像美国金融机构那样,突破规则,将资金发放给那些已经知道在未来无法正常还款的借款人,第一受害者是谁呢?存款人。千万个家庭存在银行的钱,就有可能因为银行家的疏忽,取不出来。第二受害者是谁?答案很确定——国家。2008年的美国,由于银行家的贪婪和不负责任,国家金融体系面临崩溃,政府和全体国民不得不替他们的过失买单。应该说,中国银行家们的这份坚持,是一个企业家的本分,也是银行持续盈利的根基。

理财忠告

坚持低风险投资,不厌弃小额收益,视信誉为生命。银行家们遵循着最简单的方法赚钱,一直坚持了数百年。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所有博弈于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和理财者借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