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那个秋叶静好的黄昏,一个女孩站在大街上,拉着男孩的手,声嘶力竭地哭喊,泪眼滂沱,言语含糊不清,引得无数路人驻足回眸,而男孩定定地站在她的对面,无动于衷……
是的,他们宣告分手了。
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没错,那姑娘就是我——当他绝然地说出那句话时,我分明看到他冰冷的眼神,以及冰冷的内心,我的世界顿时坍圮了,内心像遭遇了一次死亡的重击,然后被挤压又被瞬间掏空,那种破碎、苍白和绝望,让我有了末日的虚无感,痛都没有力气,只剩下瘫软的身体。至今想来犹如噩梦一般。我当时认为那是我生命中最为漆黑的一天。那种惨状犹如地震后的现场,灰飞烟灭,满目疮痍——两个人精心营造的一切就那样轻易地被夷为平地……于是,锥心的痛、酸楚、委屈甚至恨,搅拌在一起,不断快速地发酵、膨胀、扩散,然后像暴风雨般奔袭而来,被击中的人,体无完肤,唯有日日以泪洗面,强颜欢笑,暗自疗伤……
可是,我们曾经一起拥有的所有美好时光,都已成为过往,成为一些明亮而温暖的片段,留存在记忆里,永不会被重复,也不会被改变;我们彼时无限的眷恋,也都在付出的瞬间,化成鲜艳而动人的情节,永远无法篡改和收回;我们曾经所有的激情,作为被消耗的利比多,转化成感受在身体里被记录……是的,世界上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反悔不了,涂抹不掉。但不管当初如何撕心裂肺,那些日子像漫长的寒冬一样终于过去了。
现在,先来一个拥抱吧,虽然我看不到你的样子,但是感受得到你的忧伤,我知道那种痛的感觉,就像当时的我,就像受过伤的每一个人……那么,我们不妨先说说别的事儿,或许对你会有所启发,让你的痛有所缓解。
曾经看过一部叫《当哈利遇见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的电影,里面有个片断是刚刚失恋的哈利因听到别人随口而出的一所大学的名字而失声痛哭,因为这所大学和他的前女友毕业的学校同属“美国十大名校”。而那时刚失恋的我,也在充满记忆的房子里举步维艰,呼吸不畅,甚至敏感得连看《天气预报》都会痛哭流涕。
因为晴,25℃的天津是他姥姥家所在的地方,我们一起游过海河;阴,27℃的兰州是他上学的地方,我们一起偷偷溜进学校的男生宿舍;大风,22℃的石家庄是他出生的地方,他爸妈新装修的家有我帮忙劳动流的汗;晴,18℃的香港是他给我买第一份礼物的地方;拉斯维加斯是我们曾经登记结婚的地方;东京是我们一起泡过温泉的地方;青岛、九江、南京、西宁、杭州、上海……电视屏幕上显示着每座城市的天气情况和温度,而在我心里,它们全都统统是阴霾的0℃。
随便打开一个流行音乐榜,“失恋”是永恒不变的灵感来源。那种痛,被各国语言一次次反复描述,然后用或抒情或摇滚或HIPHOP或民族或民谣或朋克等曲调节奏表达,作为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适时响起,或被想起,供每一位失恋的同命人在黄昏的街头,或在下雨的夜晚触景生情,抚今追昔,痛哭流涕。
可是可是,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好端端一个大活人,一个健康而富有的独立个体,为什么会为本来素不相识,后相知相恋但却又离开的一个人而那么难过?我们无非就是回到本来的生活而已了……养活自己的工作还尚在,平素最喜欢穿的裙子还挂在衣橱里,最爱吃的那家餐馆依旧生意兴隆,最亲爱的父母还安好,生活看起来似乎不会有太多变化和影响。可每当我们静下心来,为何总有无数的悲愁无尽的伤痛,跃上心头?
我们之所以心痛至极,或许是对刚刚结束的这段恋情留恋不舍,那些美好的记忆,还时不时浮现在眼前;也可能是对即将开始的未知生活感到恐惧——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现在却剩下独自一人孤单行走。对过去的事不舍放开手,对未来的生活不敢张开手。这么想想,觉得有时候人也真是很“贱”,固执地想要已经失去的东西,却对即将要得到的东西怀有本能的排拒,哭着说,我不要我不要……
人啊,尤其是受过伤的人,永远留恋失去的,也对即将到来的心存惶恐和排斥,束手无策时,甚至宁愿安于现状,把自己埋在失恋的悲愁之中,作茧自缚,企图嚼尽三千烦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