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推动美国前进的不是商学院,而是管理者。整个问题的核心是缺乏远见,缺乏一种对所谓职业经理人的整体感。拉普表示:
我们的制度可以制造出一大堆才华横溢的经理人,可是这些才能却不能满足企业的真正需要。这些职业经理人肯研究、肯分析、肯找出问题,也很懂得专业化、标准化、效率、生产力和量化。他们既理性又很会分析,而且坚持目标……在某些企业里,他们只要会对董事进行陈述,精通撰写计划或是战略,就可以平步青云。问题是,这些才能掩饰了他们整体管理能力的严重不足。如果要他们负责作出运营方面的决策、赚取利润、完成任务以及带领公司向前迈进,他们就会落荒而逃。
另一位观察家也注意到类似的现象。《商业周刊》有篇专门探讨二度工业化的文章指出:“高层主管多半对公司运营的形态缺乏直觉。”罗伯特·海斯以及威廉·阿伯内西在《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一路管理到经济衰退》(Managing Our Way to Economic Decline)中指出这个现象的原因:“寻常的职业生涯……再也无法让未来的高层主管实际了解公司的技术、顾客和供货商……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新公司总裁只注重财务和法务领域,并不重视生产。”海斯还说:“企业高层主管再也不会说,‘这是个好产品。虽然投资回报率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就进行生产吧!’”另外一位观察美国企业管理的老将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只是说:“管理者不爱他们的产品。事实上,他们很排斥产品。”
相反,日本在小型汽车市场上却无往不胜。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日本的奇迹?《财富》杂志的报道指出,这不仅是技术上的优势而已:
日本人值得骄傲的不仅是成功进入美国市场。他们的零件接合精密、汽车外形光鲜亮丽、铸模配合完美、车门坚固、材料优良耐用、烤漆零缺点。更重要的是,日本汽车质保期的故障率始终比较低,因此赢得可靠耐用的声誉。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大多数日本汽车其实很一般。
我们最喜欢引用以下的故事来佐证《财富》杂志的分析:本田汽车某个工人每晚下班回家时,只要看到本田的车子,都会把车的雨刷一一压直,因为他实在无法容忍本田有一丁点儿的缺陷。
这件事情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卓越的表现往往关系着人们是否受到单纯甚至美丽的价值观所驱动。正如罗伯特·皮尔西格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一书中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