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隘的理性主义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出在它本身,而是它误导了大家对管理的看法。斯坦福大学的哈罗德·李维特对此有很精辟的解释。他把管理的流程视为三个变量之间的互动,这三个变量是:开拓、决策和执行。理性模式的问题是,它只处理中间的要素——决策。李维特在对学生解释这三项活动的差异时,要他们联想三个最符合这三项变量的政治界领袖。譬如,一般学生会说肯尼迪总统最符合“开拓”的特质。至于“决策”这项要素,学生则可能选择卡特总统任内的国防部部长麦克纳马拉。至于典型的执行者,学生都会选择林登·约翰逊。(“让我们彼此辩论”或是“宁可我误人,不可人误我”。)
为了加强学生对此的理解,李维特进而要求学生根据这三个类别联想不同的职业。属于决策项目的职业包括了系统分析师、工程师、MBA、统计人员以及职业经理人,这些职业的差异虽大,但是其理性取向却很类似。属于执行特质的职业则是心理学家、销售人员、教师、社会工作人员,以及大多数日本经理人等要和其他人互动的职业。最后,属于开拓项目的,则有诗人、艺术家、创业家以及企业领导者。
这三个类别彼此互相关联,只偏重其中一项而忽略另外两项,会相当危险。企业里充满了光说不练的开创者(类似艺术家的角色),也充满了缺乏愿景的执行者,例如只知一味妥协的人员,和本章所谈到的过度注重决策的人物。这儿的重点在于:执行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决策。这些流程本身并不相同,却可以彼此互补、强化。
“开拓”是一种美学的、直觉的设计过程。不论是建筑设计上的问题,还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基本上都有无限的选择。在众多选择方案中有许多坏点子,这时就可以利用理性的方法加以筛选。最后剩下很多好的设计构想,要从中作出最后的决定,就不能靠分析了。
执行的道理也很类似。李维特作了以下的比喻:“大家都爱自己的孩子,对别人的孩子通常不太有兴趣。”身为顾问,我们一再发现,光是“分析证明”方案A是最好的选择,然后就停在这儿不继续下去,对客户并没有什么好处。在咨询过程中,方案A就好像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不是客户的孩子,所以不论分析得多么精辟,都无法激发人们投入。唯有让他们参与分析,一起了解问题,才能激发他们对解决方案的热情。
前面说过,我们并不是要特别强调开拓或是执行的重要性。理性主义也很重要。深入分析应该让企业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开拓,并且淘汰不好的选择方案。如果想提升甚至维持自身竞争力,就不能再过度强调理性层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