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为什么要立遗嘱(2)

传递财富传递爱 作者:陈凯


二、逃避误区:老了病了才立遗嘱

遗嘱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认为自己不行了,必须对别人,对事情有所交待了,才会去谈。当一个人对外透露有意立下遗嘱时,别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出什么状况了吗?生病了吗?厌世了吗?除非有刻骨的仇恨,否则中国人一般对一个健康的人说不出"请您谈谈对后事的安排"、"请您留下遗嘱"之类的话。

电影里也经常有这样的情节,往往是病榻前大家哭成一片,主人公强撑身子,努力地睁开眼睛,把话交待出来:我不行了,你们要如何如何!没有一份遗嘱,是在自己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吃嘛嘛香的时候做出的。也没有一份遗嘱,是在自己平心静气、反复推演、全面论证的情况下做出的。更没有一份遗嘱,是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咨询专家、谨慎科学决策的情况下做出的。一般人订遗嘱,都是在即将离世的时候,甚至可能是在弥留之际,把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事情,嘱托给活着的人。

历史上著名的遗嘱也大都是在弥留之际做出的,下面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个例子。

陆游在弥留之际写下最后一首诗《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对祖国统一的殷切之情,令人动容!

刘备白帝城托孤: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把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孙中山总理遗训: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作者解读:传统做法根深蒂固

大诗人陆游,据说写过9999首诗,就产量而言,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号称"诗神"!大枭雄刘备,白手起家登基称帝,就知人善任、厚脸皮和表演才华而言,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号称"厚黑学鼻祖"!大总统孙中山,尽管是临时的,那也是亘古以来推翻帝制第一人,号称"先行者"!

以这三位牛人为代表的中华精英,和无数的中华草根一样,认真贯彻了孔子"问生不问死"的精神,活着的时候绝不想死了的事情,事到临头才想起遗嘱的事情。

根深蒂固的观念,加上根深蒂固的做法,加上根深蒂固的忌讳,就是我们今天继承的传统,也就造就了今天许许多多的侯耀文、陈逸飞和龚如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