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邓小平出访及其外交政策(6)

论中国 作者:(美)亨利·基辛格


邓小平在新加坡见到了该国杰出的总理李光耀,二人惺惺相惜。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社会繁荣,后来邓小平不无钦佩地说它“管得严”,“社会秩序算是好的”。28邓小平在新加坡看到了中国未来可能的景象。当时,中国还极为贫穷,它的“公共秩序”经过“文化大革命”几乎荡然无存。李光耀叙述了他与邓小平一段难忘的谈话:

他邀请我再次访华,我说等中国从“文化大革命”恢复过来我就会去,他说那需要很长的时间。我反驳说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广东人的后裔,祖先都是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而达官显宦、文人学士则全留守中原开枝散叶,因此,没什么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国做不到,或没法子做得更好的。他沉默不语。

李光耀对邓小平的务实精神和虚心好学表示赞扬,并借机表达了东南亚关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被中国的官僚和外交滤网滤掉而从未到达过最高层:

中国想让东南亚国家和它团结起来孤立“苏联熊”,但事实上我们的邻国想团结起来孤立“中国龙”。东南亚没有“苏侨”在领导由苏联支持的共产党叛乱,却有“华侨”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威胁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在较小的程度上也威胁着印度尼西亚。而且,中国公开宣称和海外华人血浓于水,关系特殊,越过他们的国籍国政府直接号召他们对中国的爱国心……我建议应该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事实证明李光耀是对的。除新加坡以外,别的东南亚国家对和苏联或越南对抗都十分谨慎。不过邓小平还是达到了他的根本目标:他的多次公开讲话预示着中国可能会采取行动进行补救。作为邓小平计划中关键一环的美国必然会注意到他的讲话。邓小平的战略计划需要一个更明确的中美关系。

邓小平访美旨在庆祝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开启共同战略。这一战略以《上海公报》为基础,主要针对苏联。

这也表现出中国外交的特殊技巧——造成别国支持的印象,而实际上有关国家并未同意,甚至并未接到要它们支持的要求。20年前台海危机时中方就采用了这种方法。1958年,毛泽东在赫鲁晓夫不愉快的北京之行三周后炮击金门马祖,造成莫斯科事先同意北京行动的印象,其实并非如此。艾森豪威尔甚至指控赫鲁晓夫帮助煽动危机。

邓小平采取同样的手法,在对越南作战前高调访问美国。两次中国都没有要求对方帮助自己即将进行的军事行动。1958年赫鲁晓夫显然不知道中国要动手,而且还因被迫面对核战争的风险而很不高兴;1979年邓小平到达美国后,通知华盛顿中国要出兵越南,但华盛顿并未明确表示支持,美国的作用仅限于分享情报和外交方面的协作。这两次北京都成功地使外界以为它的行动得到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同意,从而吓阻另一个超级大国插手干预。由于这种微妙而又大胆的策略,苏联在1958年无法阻止中国攻击沿海岛屿;至于越南,苏联只能猜测邓小平访美期间达成了什么协议,而且会假设对它最不利的情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