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邓小平出访及其外交政策(8)

论中国 作者:(美)亨利·基辛格


但姑且不论历史和地理上的分别,即便是处境类似的领导人也未必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尤其是压力当前的时候。分析取决于对事实的阐释;事实究竟如何言人人殊,至于事实具何意义就更是众说纷纭。因此,国家间才组成联盟——这一正式的关系形式尽可能地保护盟国的共同利益不受外部环境或国内压力的影响。联盟是权衡国家利益时需要额外考虑的因素。它还规定成员有法律义务在发生危机时守望相助。最后,联盟如若认真履责,可减少潜在敌人作出误判的危险,因而为外交政策注入一定的可判断性。

邓小平——以及大多数中国领导人——认为中美之间建立正式联盟没有必要,而且总的来说在推行外交政策时还会累赘碍事。他们愿意依靠相互之间的心照不宣。但是邓小平的最后那句话也暗含着警告。如果不能确定或执行共同利益的话,两国关系就会变“空”,变枯萎,而中国就可能重拾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那仍是中国的官方政策——在两个超级大国间寻找平衡。

在邓小平看来,中美共同利益反映在建立非正式的全球安排,在亚洲通过政治/军事合作遏制苏联,如同北约在欧洲的目的一样。与北约相比,这一安排并无严格的组织结构,基本上以中美双边政治关系为基础。它的地缘政治理念也与北约有所不同。北约主要是联合成员抵抗苏联实际发动的侵略,明确避免任何军事抢占的概念。为了避免外交对抗,北约的战略信条完全是防御性的。

邓小平的看法是要对苏联的整个外围施加压力,尤其是它新近扩张进入的地区,像东南亚,甚至是非洲,以挫败苏联的计划——尤其是在东南亚。

邓小平警告说,苏联决不会受协议的束缚,它只懂得实力对抗的语言。据说古罗马政治家大加图在每次讲话结尾时都要发出战斗号召“Carthago delenda est”(“必须消灭迦太基”),邓小平也有他自己的号召:必须抵抗苏联。他在所有讲话中都以各种方式警告说苏联一贯的本性是“见缝就钻”。他对卡特总统说:“苏联在哪里伸手,我们就要在哪里把它砍掉。”

邓小平分析了战略形势,告诉白宫中国准备同越南打仗,因为它认为越南不会止步于柬埔寨。“所谓的印度支那联邦会有不止三个国家,”邓小平警告说,“它一直是胡志明的梦想。现在的三个国家只是第一步,然后也会把泰国包括进去。”他宣称,中国有义务采取行动,不能坐等事态发展;出了事就太晚了。

邓小平告诉卡特,他考虑到了“最坏的可能”——苏联大规模干预,苏联和越南新签署的防御条约似乎是这样要求的。确实,报告显示北京从北方边境地区撤退了30万平民,并命令中苏边境线上的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但是邓小平对卡特说,北京认为如果打一场有限的战争,速战速决,莫斯科就来不及作“大反应”;而且时值冬季,苏联对中国北方发动全面攻击也比较困难。邓小平说,中国“不害怕”,但需要华盛顿“道义上的支持”,意思是需要美国把意图表现得足够模糊,使苏联不敢轻举妄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