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启超传》化育思成 :治学须有兴味(2)

梁启超传(套装上下册) 作者:解玺璋


梁思成在学习方面非常专注,全力以赴,好学不倦,同学们都很佩服他这一点, 梁启超也不为此担心。但是,他却很担心思成的身体。1925 年,他每次写信给思顺 都要询问 :"思成身子究竟怎么样?思顺细细看察,和我说真实话。"(同上,92 页) 半年以后,梁启超又在信中和思顺谈起思成的身体:"思成体子(身体、体质)复元, 听见异常高兴,但食用如此俭薄,全无滋养料,如何要得。我决定每年寄他五百美 金左右,分数次寄去。"(同上,121 页)他还对思成说 :"你常常头痛,也是令我不 能放心的一件事,你生来体气不如弟妹们强壮,自己便当自己格外撙节补救,若用 力过猛,把将来一身健康的幸福削减去,这是何等不上算的事呀。"(同上,33 页) 仔细体会他的这番话,梁启超对于梁思成的担忧,似乎并不全在身体,更在他的精 神和治学方法,在同一封信里他还说道 :"我这两年来对于我的思成,不知何故常 常像有异兆的感觉,怕他渐渐会走入孤峭冷僻一路去。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 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同上,32 页)所以,他劝告 思成,做学问不要专于某一门:"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 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 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他接着讲道 :

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 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 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相对 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 我是学问兴趣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 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 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 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 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什么叫苦口婆 心?我以为,这总算是苦口婆心了。

他还谈到治学的方法 :

我国古来先哲教人做学问方法,最重优游涵饮,使自得之。这句话以 我几十年之经验结果,越看越觉得这话亲切有味。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 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 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 工夫。不独于你身子有益,即为你的学业计,亦非如此不能得益。你务要 听爹爹苦口良言。(同上,32 - 33 页)

这一番话是富有感情的,带着体温的,娓娓道来,透着坦诚、平和、真挚与朴 素,种种人生的道理就这样在"润物细无声"的诉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梁启超对思成毕业以后的去向、职业和生计,也早有考虑。还在 1926 年,思成的学 业尚未完成,梁启超就想到了毕业后的生计可能会发生困难。因为,思成选择建筑 时,曾有过一个考虑,即思忠去学工程,将来哥儿俩可以合作。现在思忠要走别的 路,如果思成所学单纯是美术建筑,恐怕就不适合谋生了。于是梁启超建议思成毕 业后转学建筑工程。但思成没有接受这个建议,甚至还把治学方向设定为中国古代 建筑。梁启超没有因为儿子不听招呼就生气,他告诉思成,这是一件大事业,而且 极有成功的可能,但非要到各处实地考察不可,而当时国内的情形却是到处都在打 仗,一步也不可行。他提醒思成 :"你回来后恐怕只能在北京城圈内外做工作,好在这种工作也够你做一两年了。"(同上,75 页)于是,他建议儿子不妨在西洋美术 史上多下一点工夫,将来或许还可以到学校去当教书匠。对于父亲的这个建议,梁思成没有拒绝。梁启超更进一步替他作了安排。在他看来,如果教书,最好不在清 华 :"清华园是'温柔乡',我颇不愿汝消磨于彼中。"(同上,86 页)而且,清华的 邀请"本来是带几分勉强的",他主张思成去东北,"东北大学交涉已渐成熟。我觉 得为你前途立身计,东北确比清华好(所差者只是参考书不如北京之多)"。(同上,87 页)为了帮助他更加切实地了解西洋美术的历史,梁启超还专门筹集五千美金, 让毕业后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取道欧洲回国,以便能对欧洲的美术建筑作一番实地考 察。他还嘱咐思成 :"你脚踏到欧陆之后,我盼望你每日有详细日记,将所看的东 西留个印象(凡注意的东西都留它一张照片),可以回来供系统研究的资料。若日 记能稍带文学的审美的性质,回来我替你校阅后可以出版,也是公私两益之道。"(同上,82 页)为了思成与徽因在欧洲旅行时更加方便,他还特意随信寄去名片十数张, 并嘱咐思成 :"到欧洲往访各使馆时可带着投我一片,问候他们,托其招呼,当较 方便些。"(同上)意思就是让梁思成自报家门,说是梁启超的儿子,请叔叔伯伯们 多加关照。当时中国派驻欧洲各国的领事,很多都是梁启超的朋友,私人交往很多,借助领事馆作为家信的中转站,至少可以比较快地得到儿子旅欧的消息。他再三嘱 咐思成:"你到欧后,须格外多寄些家信,明信片最好,令我知道你一路的景况。"(同 上,83 页)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跃然纸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