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甘情愿受这份“罪”(2)

让"中游"的学生游上来 作者:白惠珠


白雪欣然应允了。

我从白雪手里接过《楚辞》,前后翻看了几页,其中有近半都是生僻字,晦涩难懂。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我在心里暗自说:白雪这初生的牛犊胆子可真大!能读下来本身就很不容易,更别说背诵了。

白雪爸爸把书接过去,看着白雪说:“你知道吗?《离骚》全诗共有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个字。说实话我不会背,读都读不下来,你要是能背下来,我将非常佩服啊。”

白雪说:“还用每天背一点最后串起来的方法,积少成多嘛。”自此之后整整40天,白雪开始蜗牛爬行般地背诵《离骚》。

当她读着拗口的句子,看着满目不认识的字和词时,言语中也流露出畏难的情绪了:

比起曾经背过的《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离骚》既非有诗中有画的意境可感,又非叙事抓心、回环起伏,相形之下只显得晦涩难懂,佶屈聱牙。我花了十天,每天早上用一小时大声朗读,看注释,试着翻译,渐渐被“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搞得糊里糊涂,又为“纷总总其离合兮”下句到底是接“斑陆离其上下”还是“忽纬繣其难迁”而头疼不已。我不明白他为何要“骂”自己心犹豫而“狐疑”,还狂傲地自诩“怀朕情而不发”?后来终于想通原来是古今异义、褒贬有别!“咎繇”,“榘獲”让我怀疑看到的是堆垒起的甲骨积木!我痛苦地发现天才23岁写的诗我竟然读不懂!

见此情景,我心里不免犹豫起来:如果她此时畏惧放弃,以后就不可能再背了。如果坚持背下去,意义就大了,今后只要她遇到困难时想一想这段经历,就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商量后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锻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知难而进的品质的好时机。当时,各大报纸正在讨论韩国准备申请“江陵粽子节”为其文化遗产的事,我把有关的报道找来给她看,并在一旁给她打气,这下激发了她作为中学生的爱国热情。她说:“我要为捍卫祖国的文化遗产身体力行……”

每天早上两个小时,白雪的屋子里都传来忽轻忽重的读书声。完成了当天的任务量,就给我们背一遍;我们每次听后都适时夸赞她了不起,更在背后感慨她的意志力坚强。渐渐地,白雪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我不仅在读诗、在识生字,背诵着拗口的“兮”来“兮”去,更是被屈原23岁为君国而死的爱国情怀而感动着……

四十天之后,白雪终于攀登上了这座高山!

写到这里,我依然记得白雪背完整首长诗之后激动的样子,她从房间里冲出来搂着我高喊:“妈妈,我背完了!终于背完了!感谢你妈妈!感谢您的鼓励!”她激动得笑啊,跳啊……

背完《离骚》,白雪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篇与《离骚》同长的文章《凌岳涉江——我背离骚》,发表在《大河报》。白雪在文中写道:

我背《离骚》是心甘情愿地受这份“罪”,一个月来用一种坚定不移遇难不惊的“屈原人格”苦苦跋涉。背第二遍时,写了满满正反一页8k大纸,理解、重复、忘了、串起、初背、再背、继续背……屈原的形象一日挥之不去,我就像着了魔般停不下来。他伟大的人格与顽强的意志始终让我对“放弃”保持距离,我怕有愧于自己,有愧于千年之前自投汨罗江以死殉国的屈大人。

……

白雪背《离骚》这件事,对她来说是一次挑战,对我的教学启发也很大。那就是,给学生的目标要定得稍高一些,“求高得其中,求中得其下”。在高标准、严要求下,孩子的潜能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