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白雪的成长过程,都遵循着期待未来、享受过程、收获硕果的轨迹,可以说,每一个阶段都走得很踏实。
这与她做事目标明确、不偏离方向有关。
我们从白雪小时候就注意培养她做事的目标意识。尤其是白雪的爸爸,他做事目标明确、计划性强的风格对白雪的影响很大。
我经常对白雪说:“做事情要有目标。要把长远性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相结合,把每一个阶段性的仗打赢了,你的最终目标自然就实现了。”白雪爸爸更不断强化她的目标意识:“有了目标,你每走一步都有意义,都会离目标更近一步。没有目标,每走一步都可能离目标更远。”
受我们的教育和影响,白雪也有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
班级要举行削苹果比赛了,她的目标是第一名。于是她先向妈妈取经,再一个又一个地练习削苹果,最后如愿以偿,得了冠军。
下周轮到他们班在学校升国旗,她说,老师让大家准备演讲,选出成绩最好的一个同学参加,她决心成为胜出的那一个。于是,定内容、背稿子,处理语气、设计动作手势……最终,被老师和同学选出的那个站在国旗下演讲的人就是她。
上初中了,学习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我们对她说,初中的三年很重要,如果你考上了好高中,就意味着你有一只脚跨进了名牌大学的门槛。于是,白雪把目标锁定为重点高中。她书桌前的短期目标也不断地更新:“期末全班前五名”、“向年级前二十名进发”、“班级第一名非我莫属”……
高中的三年,白雪的目标是保送上大学。她的生活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她对数学缺乏兴趣的问题。
我们给她分析:“这个时期你不要谈什么兴趣,考试什么科目就要对什么科目产生兴趣。不喜欢也要喜欢,比如数学,如果你不想办法补上这块短板,它就可能影响你的整体成绩,影响你保送上大学的目标的实现。”
白雪是个明理的孩子。于是她在高二全年和高三上学期共一年半的时间里,拿出她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和精力去攻数学这座“坚城”,也可以说是“艰城”。她曾为自己死活弄不懂一道题而哭着问我她是不是很笨;她曾为考试成绩提高了三分在电话里兴奋地给爸爸报喜;她曾为了听一节数学老师的课,拒绝了爸爸让她看黄浦江夜景的建议,坐一夜火车从上海赶回学校……
我们看白雪为了目标而忘记了苦累,奋发地学习数学,感慨地议论。
“白雪真行!对一门不喜欢的学科那么忘我投入地学习,我都做不到。”爸爸说。
“这是因为她有目标,否则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
白雪是一只有明确目标的小船。
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她探讨一道数学应用题,是路程问题中涉及“顺风和逆风”概念的。问题解决之后,我借题发挥道:“你看,小船有了目标,无论逆风还是顺风,都能到达目的地。假如没有目标顺水漂流呢?走的时间越长,离目标越远……”
这个道理我也经常给我的学生们讲,我希望每个孩子都做一只不迷航的小船。
《让"中游"的学生游上来》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