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香山深处(2)

第二次握手 作者:张扬


苏凤麒就是在剑桥大学和格林尼治天文台这样的地方熏陶而成的。他个人最突出的成就是对小行星和彗星的研究。他对小行星长期跟踪观测,对直径一百英尺以上的小行星逐颗进行标定。他为此编制的“苏氏星表”特别警告某几颗小行星可能“越轨”,从而对地球构成毁灭性威胁。在彗星的起源和构造方面,苏凤麒也提出了全新的假说。他经过周密计算指出,存在一颗以约六十至七十“百万年”为周期绕太阳公转的“隐星”,每临“近日点”便引发大量彗星碎裂,从而造成周期性的地球灾变。

苏凤麒的警告引起关注。他预言的小行星和彗星因而被称为“苏星”。他对小行星和彗星的特殊研究得到很高评价,他因此被授予一九一七年度“伊丽莎白金冠奖”。从来没有天文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似乎也没有这种可能。于是,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决定设立“伊丽莎白金冠奖”,以奖掖那些“有世界影响的或足以在人类天文学史上留下足迹的”天文学家。每位获奖者除证书和奖金外,还将得到一枚贵重的钻石戒指,指环上用英文镌刻着ElisabethGoldenCrown(“伊丽莎白金冠”)字样,用拉丁文镌刻着该戒指的“专有命名”(一般是天体名称),用阿拉伯数字刻着获奖年度。而苏凤麒教授左手无名指上那枚戒指的皇冠状钻托上镶着的是一颗重达三点三五克拉[注]的淡紫色钻石,白金指环上镌刻着拉丁文“Cometa”字样和阿拉伯数字“1917”。

苏凤麒本人从此有了一个雅号——Cometa(彗星)。也就是中国人说的“扫帚星”。它通常也被西方人视为Disasterstar,Unluckystar(灾星)。

在剑桥大学,苏凤麒经常到东方学系去,开头是听讲座,后来是开讲座。他讲得眉飞色舞,大厅中总是挤满了人。苏凤麒说西方人一直以为哈雷彗星的第一次目测记录出自纪元前一百六十四年的巴比伦天文学家之手,实际上《春秋》“鲁文公十有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才是人类目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巴比伦人早了四百四十九年,比欧洲人更早了六百七十多年。苏凤麒指出中国史籍对哈雷彗星的记载多达三十次,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他本人正是据此发现了哈雷彗星每两次过近日点的时间有四年多的变化,并因而推算出木星对哈雷彗星的引力。一九一○年五月,苏凤麒参加了对哈雷彗星第三十一次出现的观测。即使是这样一次寻常观测,苏凤麒也有世界上所有天文学家都没有的重大发现——磁暴。

苏凤麒认为中国古籍《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恒星表,断言中国人于纪元前六四四年正月有了人类最早的流星雨记载,前六八七年有了人类最早的天琴座流星雨记载,纪元一○五四年在世界上最早记录到“亮星”即现代天文学上的“超新星爆炸”,等等。苏凤麒认为伏羲时代的“司分”、“司至”等是专司天文、季节和物候观测的官职,前五九四年确立的十九年七闰法比西方同类历法早一百六十年,前六二六年至前五九一年中国人用以确定季节和时辰的日晷是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前七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日全食,是《春秋》记载三十七次日全食中最早的一次,比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古希腊塞利斯记录的日全食要早一百三十五年。苏凤麒确认《尚书?胤征》中的“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是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比此前被公认为最古老的、《巴比伦年代纪》所载纪元前一○六三年七月三十一日的日食早了整整十个世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